五代兴唐正文卷三、定西城在三月,朝廷的敕令传到了秦州,秦州节度使药彦稠调任河东,任昭义节度使。李继潼升任秦州节度使加陇西郡王,周廷玉任秦州防御使。
李岌往陇右秦州派遣了一百多名晋阳书院出身的官员过来,明显是开始加强唐国在陇右的力量,准备在这一带恢复旧唐时的疆界。
梁兴、安守銮他们这些人从张北调到了陇右,朝廷需要用他们在北地草原上屯田的经验,继续在陇右、河湟地区开疆拓土。朝廷方面在北地草原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屯田开疆经验,一般情况下以政治、经济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作为辅助。对于那些表面臣服的部族首领,一般采取授官拉拢的方式,只要对方不干涉朝廷方面的移民屯田计划,并不干涉各部族内部的事务,甚至连岁贡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很少一部分。
当然,对于那些拥兵对抗,以武力阻挠朝廷屯田筑城计划的部族,也是毫不手软。康九火亮统领的一万五千河西骑军从山丹移驻到喀罗川,李继潼手上的秦州骑军数量也超过了一万两千骑,近三万骑军在压制威慑着陇右、河湟地区的蕃、羌各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陇右、河湟势力最大的土蕃部族河州部、宗哥部和邈川部也才各有六、七千骑军,除非是有人能把青唐、河湟一带的土蕃各部都统一起来。
只可惜的是,自土蕃帝国崩溃瓦解后,土蕃各部也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争斗不休,有些部族之间结怨百年,大有不共戴天的意思。
其实在唐末时期,自河西的土蕃各部首领开始接受朝廷的册封后,青唐、河湟地方的土蕃各部也纷纷效仿,前往长安、洛阳朝觐,接受中原朝廷所册封的官职。虽然这官印和册封文书的作用并不大,却是一种正统统治的象征。得到中原王朝承认的官职总比那些自封的要高级一些。
自安史之乱起,河湟、河西之地尽陷于土蕃,加之唐末以后战乱不断,除了在武宗时期短暂收复过河西,大部分时期,陇右、河西都是由土蕃人统治。不过随着土蕃帝国的崩溃,土蕃人势力渐弱,发源于岷山以西,河曲一带的羌部逐渐强盛,实际上到了五代期间,陇右和河西一带羌部势力最强,其次才是汉军和土蕃各部。
随着晋阳方面逐渐重视陇右,主动在秦州陇右一带施行移民军屯,在三年的时间里,秦州周边会州、古渭州、岷州一带,以汉民为主的屯田军户已经超过了五万户,并在陇右地区逐渐确立起对土蕃、诸羌各部的战略优势地位。
不过,河西、陇右自中唐以后,这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土蕃、诸羌、回鹘等民族统治,虽然世代这里生活的民众,依然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汉民,但城市和村落间也是胡汉杂居,形成西北特有的民族融和特色。唐国在河西、陇右所推行的军屯政策,倒也不排斥胡人,军户中有近一半都来自于蕃、羌各部。
相比于还处于奴隶制的蕃羌各族,最起码各地军户们的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还是有极大的保障。
各部族的逃奴也是陇右各屯田jūn_rén 员的一大来源,这也是引发屯驻军与各部族冲突的地方。各部落头领来讨要自家的逃奴,屯军方面是不可把人交还的,这很容易就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只不过,在几个攻击屯驻军的部落被灭族后,现在已经没人再敢公开这么干了,毕竟逃跑几个奴隶只是微不足道的损失,为此要搭上整个身家性命就很不值得。
由于带了三千云州骑军过来,梁兴他们从渭州翻越六盘山,经陇干城抵达官川河上游的甘泉城时,已是四月中旬。这秦州以北的河谷田地里冬麦已经开始抽穗,茎叶青翠,再过半个多月,过了端午,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