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兰若蝉声> 第一八五章 积阴气聚成凶地 乘夜色逃出生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八五章 积阴气聚成凶地 乘夜色逃出生天(下)(2 / 2)

离火光越近,孔雀翎的光华越璀璨迷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道致命美丽的光华所吸引。


山上的人都看到了那束光,可是他们也只来得及依靠本能发出一声惊呼,光失已经射到了虬髯大汉面前。


“是我站得不够高吗?”,虬髯汉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位置遭到攻击。


好在他也不是易于之辈,反应极快,只是将双肩一震,开山巨斧陡然弹起,借着自身的重量向下砸落,护住胸前要害。


啪!


颇黎镝砸在巨斧边沿,溅射成无数道碎片。


虬髯大汉惨叫翻倒,他显然没有料到敌失在被完全格挡后还能造成如此大的杀伤力。


山上的火把顿时乱作一团。


“走!”


暅之也不管这一击是否得手,立刻招呼众人撤退。


山势如巨兽的獠牙峭立,河谷蜿蜒通幽。阴地险恶,这还只是开头。


“他们究竟是怎么发现我们的?”,庆云皱眉道。


“谁知道呢,也许只是运气好。刚才我们上岸的时候太过张扬,恰巧被游哨发现了。”,元纯陀如是猜测。


“不,不像。”,元十三县摇头反驳,“刚才那名持斧大汉就是永安守纥单骰。若无战事,他亲自带这许多人马在阴地夜巡,似乎有些说不通。”


“若是他们事先得了天宗的情报呢?”,庆云反问道。


“那也……太巧了……,他如何知道我们会泅水绕关?”


“这……”,庆云一时语塞。


“管不了那么多了,前面就是汾水关,还是老办法,走水路。希望不会有什么意外。”


》》》》》敲黑板时间《《《《《


书到此处,开启了山西地理考证之旅。


山西的地名得名都非常的久远,两周时期,大多数地名都已经定名。


阴地关,汾水关,辛置,阴底都是存留至今的真实地名。


所以说山西地理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关于尧舜的历史,本来笔者准备放在系列另外一部作品中深入阐述的。但是由于笔者已经进入了中年危机的特殊时期,身体和家庭状况剧变,是否真能顺利完成整个系列,笔者已经没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所以呢,就在本作的敲黑板时间里先铺垫一些。


笔者之前说过多次,尧舜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对接是后世附会。


尧舜主要活跃于大洪水时期。


结合之前我们讲解过的上古水文,大洪水时期的黄河中下游是巨大的冲击平原,洪水泛滥,几乎不适合人类生存。


大禹治水,导河治淤,主要疏通的的是自积石山至河南黄河中上游段。


之前我们提到山西的长治平原,在大洪水后留有湖泊,但那还不是当时山西最大的湖泽。周代有九薮,十薮之说,说的就是大洪水褪去后形成的几个大湖。


十薮细节,我们后文分说。这里我们先之谈晋地山西。山西当时最大的湖,上古叫做大昭,也称大陆,秦汉时期已经萎缩,故称昭余。湖的位置就在现在晋中平原,太原西南。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就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传说,所谓晋阳湖就是指的大昭湖。


大昭湖在南北朝的时候规模尚大,丽道元的《水经注》有考,称为邬泽。到了唐代该湖已经缩小为山泊,“文湖,一名西河泊,在县东十里。多蒲鱼之利。”


而元明之际,曾经的大泽已经仅余几处小池塘,不能再称为湖泊了。


远古晋中尚且多泽,那河网密布,河流不定,九泽当道的齐鲁地区又岂是宜居之地?


太行山是高原与平原的分界,也是大洪水时期华夏民族活动区域的一个边界。直至殷商,齐鲁仍为东夷。


能够记录这一点的,也是地名。


太山,当然,现在所称太山是指东岳太山。


而上古太山指的是今太岳山主峰,霍山。所谓晋地,吕梁,太行夹汾河,太岳横亘在吕梁太行之间,就像h的那一根短横。


帝尧生地太原陶唐古国就在太岳脚下,于汾水之阳,平章百姓,是为尧都平阳。


山西,就是当时华夏文明的中心。


下一节我们整理尧舜禹简史的时候会引经据典,逐一分说。


接下来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北魏。


鲜卑拓跋龙兴平城,也就是今日大同。


当时中原与蛮夷的分界是雁门关,平城在雁门北。


所以,虽然大同太原今日同属山西,在当时却已有华夷之别。


但是拓跋氏敬尧舜,尤其是对帝尧的祭祀,几乎不断。


对比《汉书》,《后汉书》与《魏书》,虽然“汉承尧运”,但真正的帝尧后人刘氏却没有祭奠尧的传统。反观北魏一朝,不但祭奠频繁而且记录详尽,北魏尊尧是认真的。


所以世人对于尧舜的认知,主要有先秦北魏与唐注史记两大版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尧,舜,禹的历史一直非常清晰,在北魏之前,关于尧舜的记载,高度统一,毫无悬念。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兰若蝉声更新,第一八五章积阴气聚成凶地乘夜色逃出生天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