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东和往南走是大海,海上有华军的舰队。
往西走,桂省有穷凶极恶的交趾人,有绵里藏针的大理人,也有野蛮的吐蕃人。
天下之大,居然没了小朝廷的容身之地……。
即使是仲,此时也不得不承认:
“大周,真的完了……。”
就在小朝廷蹲在龙川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个负责跟徐世杨和谈的小使团终于赶在朝廷再次出之前追上了仲。
也是在这里,仲得到了徐世杨给自己的确切答复。
“许我们在海外建国?”
垂帘听政的杨太后惊讶的问:
“这是那叛贼许的条件?是真的吗?”
“回太后,此话不准。”仲低着头,缓缓答道:“北朝的意思是,允枢密使徐世松在海外建国,之后陛下和太后都可前往徐世松的封国。”
“是徐世松大人表示,愿意在封国继续维系大周朝廷。”
杨太后不说话了,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些话的信息。
作为隆道皇帝的皇后,杨太后之前并无任何施政经验,她对国际国内局势和下属臣僚的看法基本来自丈夫平时有意无意的私下评论。
因此她始终觉得徐世杨是叛贼;徐世松不可靠只是不得不用;仲忠诚但他跟北方也有关系;包拯可信但是长于刑名而非军事……。
已死的童贯,被俘的翁书平更是不用多说,那俩货色连北方的民兵都打不过。
总的来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让抱着这种偏见且无任何经验的菜鸟来做这种决定,确实挺难为人的。
“包大人怎么看?”杨太后转头问可以信赖的包拯。
“臣觉得,可是答应。”包拯有些直接的回答:“陛下现今已经无处可去,大越、吐蕃都是敌人,大理毕竟是外国,绝非宜居之地。”
“至于华夏,他们一直自诩给全天下汉人做主,陛下也是汉人,他们理应善待才对。”
这理由不是很能说服人,徐世杨或许会放过其他人,但他会不会放过陛下和赵氏宗族,这可就难说了。
毕竟,只要大周的皇帝还活着,对心念大周的义士来说,大周就不算灭亡。
这对新朝是个不安定因素。
何况……
“北人在泉州杀戮宗室!”
虽然这事是蒲受畊干的,而且他做这事的时候华军离泉州还很远,但那个时候这姓蒲的毕竟自称已经叛周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