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汉兴> 第687章 四处扩张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章 四处扩张1(1 / 2)

确定了属国、蕃国的权利和义务后,接下来就是趁机对帝国国内进行整合。


首先,皇帝宣布取消北方已经实行了快二十年的全民兵役制——在江北,每一个人都是有军衔的,帝国政府工作人员之前实行的工资薪金待遇,也是跟着军衔制定的。


在之前,帝国根本没有几品几品的官级说法,倒是有上尉知县少校知州。


帝国统一,外部军事威胁基本消失之后,这种军国z义满满的做法显得太过不合时宜,因此取消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jūn_duì 依旧实行帅、将、校、尉、士、兵的军衔制度。


但民间官衔则由比较传统的品级制度取代。


帝国的最高统治机构为内阁,内阁由皇帝、太子、首辅大臣、两位次辅大臣、六部尚书共11人构成。


六部中,户部负责人力资源{包括妇女工作}、财政、农牧业、银行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工作。


工部负责营造{路、桥、水利、房屋宫殿等}、工业。


兵部负责海、陆军、预备役、民兵方面的建设工作。


刑部负责司法。


吏部负责官员升迁、考核。


礼部负责教育、祭祀{比如这次祭天}、外交等方面的工作。


各部下设司,分别处理这些具体工作,每司设立一位侍郎主官。


侍郎以下官员不表。


全国行政区划分,由上到下是省{布政使}、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乡{乡长}、村{村长}。


至县一级为止,地方行政也要模仿内阁,设立小六部,分管辖区内各项工作。


乡地方要简化为十人以内的领导班子,村成立三人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


内阁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把触角直接深入到村,以取代地方上传统的宗族统治。


想法不错,但是比较困难,现在也只不过算是开了个头,开始干这件事而已。


官衔和行政区结构确定之后,下一件重要任务是确立帝国的都城。


统一之前,华夏帝国其实是没有都城的。


两个重要的行政中心,泉城是皇帝行在,燕京是太子行在。


泉城能够成为行政中心,一个原因是帝国起家在齐省,泉城是帝国控制的第一座大城市,经济恢复最早,也显得比较繁华。


另外泉城在运河旁边,在大周还存在的时代,这座城市作为应对江南的核心是有道理的。


但现在,江南已经完全并入帝国,泉城的政治地位瞬间降低,作为皇帝行在已经不合适了。


考虑到接下来要大力发展江南的工业和经济,以及针对南洋的扩张,把帝国的行政中心迁往江南势在必行。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