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上等于让帝国在南洋获得一个桥头堡,在大炮和战舰威慑范围之内,商人可以自由行动,高价卖出手中工业品,低价收购当地原材料,他们将会赚的盆满钵满。
普通斗升小民也能在其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更加廉价的安南商品粮,比如大量便宜的女奴可以让更多汉人摆tuo guāng棍身份,比如去安南谋一个人生新前程的机会……。
呃,好吧,如今的帝国到处都是机会,别的不说,移民去江北甚至西北,待遇也不会低于去安南,因此去不去安南其实并不重要。
不过,多一条路,多一分机会,总是好的。
甚至连那些异族奴隶,也能看到新的希望——他们中某一部分,将有可能成为“上等奴隶”,替自己的主人管理新来的倒霉蛋。
帝国上上下下,所有人都从辉煌的军事胜利中获得了好处,有些好处是现在就能看到的,有些则是需要时间慢慢呈现。
通过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分析,再通过读书认字的人口耳相传,帝国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意识到这些好处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获得这些好处的同时,帝国似乎并未付出多少代价——整场战争的伤亡不超过三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疾病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真正的战场伤亡不超过五百人。
好处多多,却没什么代价。
这种情况下,谁会反对扩张和战争呢?
另外,有了如此辉煌的功绩,徐世杨和帝国内阁要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阻力应该也会小一些了。
……
前面我们说,攻灭交趾让帝国上上下下全都得到好处。
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现在还恩养在临安的前周小朝廷。
共和1797年元月一过,身体恢复的前周驸马,枢密使徐世松亲自赶赴临安,先后拜会了小皇帝mǔ_zǐ ,前周宰相文仲以及包拯。
前周杨太后和年仅9岁的小皇帝此时正处在惶恐不安之中。
他们看到了同时被华夏灭国的交趾皇室的悲惨下场——太后成了姬女,千人骑万人枕;小皇帝也被处斩。
虽然交趾是外族,而帝国对同族向来有仁爱的好名声,但兔死狐悲之下,他们难免会有自己可能会有类似下场的想法。
况且,就算徐家不想对赵家怎么样,也难保不会有人为了向新朝邀功,陷害他们孤儿寡母。
徐世松的到来,让这对可怜mǔ_zǐ 多少安心了一点。
作为前朝一等一的忠臣,本朝宗室,徐世松建议杨太后和小皇帝mǔ_zǐ 带着前朝遗老,一起去海外建国。
他本人也将跟随,而且徐世松保证可以从帝国获得军事、经济和z治上的支持——以现在帝国的国力,支持他们在南洋的海外建立一个新国家并无任何困难。
这个国家成立后,只要不反对华夏母国,安心做华夏的内蕃属国,帝国就不会威胁他们的存在。
而太后和小皇帝,在自己的封国内,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会被人陷害了。
“向南的通道已经打开,我们只要出去,就不会是当今天家的威胁了。”
徐世松的话对杨皇后和小皇帝来说如降甘霖,他们自然立刻答应下来。
甚至,小皇帝还保证,新的国家会:
“祭由寡人,政由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