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女生频道>我真的只是村长> 506 刘神棍再预言:苏联十年内必消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6 刘神棍再预言:苏联十年内必消失(1 / 2)

bxwx.io,最快更新我真的只是村长最新章节!


理由无懈可击。


谭林看着刘春来,这回答让他一时间没法反驳。


人家搞厂,是为了转移劳动力,为了吸引周围的单身女孩到他们厂里上班,给自己辖区内的单身男性创造机会,可以有机会结婚。


“承包长丰厂,同样也可以转移劳动力啊。你们承包了,招工可以给你们留一些名额……”谭建中心中鄙视刘春来,他根本就不相信刘春来说的。


“我们自己办厂不好?长丰能搬到我们大队么?即使能,我们已经有了一座纺织厂,为什么还要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呢?”


刘春来丝毫不客气。


谭林见刘春来的态度越来越差,也知道原因。


谭建中上了大学,人自然傲气。


特别是听了刘春来连续六年复习都没考上大学,再加上贺炎钧当着他的面夸奖刘春来,这让谭建中自然不服气。


“建中同志,春来同志说的有道理,任何企业,都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春来他们大队人多地少,虽然说可以到别的地方工厂上班,可这哪有在自己家附近上班?特别是有些上有老下有小的……”


有了谭林这话,谭建中自然没法再说啥了。


“春来同志,你对企业承包怎么看?”谭林也没法再去扯其他,直接进入主题了。


刘春来很意外,没想到谭林居然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企业承包!


这是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已经展开的试点工作。


山城这边,刘春来承包红杉制衣厂、长丰纺织厂的麻纺车间,都是属于山城这方面的试点。


作为全国轻工业排名前几位的城市,山城不景气的厂子,很多。


对方是研究这块的?


既然对方是学经济学的,又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在大学里面做教授,自然会有不少的研究课题。


各地政府的决策,都需要有理论研究。


要不然,不会问这个。


刘春来琢磨了一下,在这事情上倒也没有必要隐瞒。


组织了一番语言后,才开口:“各地政府把一些不景气的企业承包出来,是为了让有能力的人上,救活这些厂子,保证厂里的干部职工收入,甚至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刘春来知道,在九十年代,更多的国营企业不景气,承包制的范围扩大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厂子里面,都是管理干部们承包,最终这些人就把属于国家的资产通过各种办法变成私人的。


既然谭林是研究这个课题的,那就提前告诉他。


“国有资产流失?厂子承包出去的是经营权跟管理权,资产等都是国家的啊……”谭林皱起了眉头。


刘春来没有详细说,他却也能明白里面的问题所在。


“比如,长丰厂的麻纺车间,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业务,承包过程中,又必须交承包费,在交不上的时候,怎么办?”


谭林的脸上,变得严肃起来。


谭建中想要说什么,看着谭林的严肃,最终没说。


“这么说来,工厂承包这块,跟农村的土地承包,有很大的区别?”


“完全不同。农村里,除了土地,集体并没有多少资产,就连生产工具,也并不是很多。以前集体生产时候的各种根据,都是按照大队甚至生产队,分给各户的。”刘春来摇头。


谭林不可能不知道这中间的差别。


问这话,有着他的目的。


刘春来自然也知道,所以依然回答了。


当即,就把当初包产到户时候大队如何分各种集体资产的事情都介绍了一遍。


刘春来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可他爹当初一手主导了这些事情。


他自然清楚。


“七八户分一头牛,一家也就分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就没有别的生产工具?”谭林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刘春来,“其他地方,也没有这样穷啊。”


他同样在农村待过。


其他地方,也不至于七八户人家才分一头耕牛。


没有机械的时候,水田、土,如果用人力挖,效率自然低,这就需要耕牛。


往往一头跟牛配一架犁头跟一架耙……


“穷啊,我们那地方就是这样,七八户分一头耕牛还算好的,最穷的生产队,一个生产队也就三两头耕牛……”刘春来叹了一口气。


这些事情,记忆中都是非常清晰的。


老四以前没上高中时候,在公社的学校读初中,哪怕是住校,因为老娘每天地里的庄稼都伺候不过来,在轮到刘春来家里喂牛的时候,老四还得在要么是早上早自习结束,要么就是晚上上晚自习之前,还得回家割一背草。


刘春来跟老四不对付,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哪怕刘春来在家里,都不可能去放牛割草的……


“谭教授,其实国家提出承包,是非常好的事情。以前所有的工厂,都是国家给订单,按照计划生产,不管质量如何,反正都是旱涝保收……在改革开放后,国家要跟世界接轨,这就必须让国内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很多厂,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以前因为有政府兜底,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有质量问题,依然得买单,这并不符合市场竞争……”


“你了解市场化?”谭林有些意外。


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就提出,国内经济要向着市场化转型。


可什么是市场化?


很多人都不清楚。


包括他这个专门教大学经济学的教授,对于市场化,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见刘春来不吭声,谭林苦笑着说道:“当年我们学这个的时候,经济学还没有发展到现在的程度。何况,在我们学习之后,国家都是按照计划经济来的……也就是因为有国家的计划,所以我们国家才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发展到现在的初步完成工业化。”


“谭教授,当初你们学习的经济学,教材是来自苏联吧?”刘春来转而问谭林。


“嗯?”谭林不解。


这跟苏联有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国家体制的问题,西方国家自然不会向中国输入技术。


从“一五”计划开始,都是从苏联引进各种技术,逐步建成了工业基础,初步完成工业化。


谭林他们上大学的时候,正是国家超额完成“一五计划”,进一步开始“二五计划”的时候,那时候,中苏关系非常好。


所以,教材来自苏联,才是正常的。


“苏联的经济,跟欧美经济体系不同。苏联走的是国家计划经济,欧美则是以市场为向导,双方因为国家体制不同,所以经济体系也就不同。”刘春来也不想藏拙。


通过这不多的交流,他就已经发现了问题。


谭林跟贺炎钧两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


贺炎钧想要出国,是因为他想要更进一步直观地了解西方世界的市场经济。


这么一会儿的交谈中,刘春来能从谭林的神态跟语言中,他能体会到对方对于市场经济的陌生,甚至更希望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经济。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