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南洋联邦合众国
寻求政治、经济、技术援助和支持,是一个新兴国家所不能避免的道路。现在已经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自力更生不能丢弃,但闭门造车却是万万行不通。即便如此,南洋国在向山姆叔示好或者交换利益时,也存着戒心和反制措施,绝对防止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制约反制约,夹击反夹击,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只有永恒的利益。
联合警卫行动的成功,无疑使南洋国正式成立联邦制国家的日程表大大提前了,一系列政治性的访问和会谈充满了一九四七年的七、八、九月份。中国国民政府、泰国、荷兰对此表示了较为明确的态度,当然也有相应的条件。而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此比较谨慎,或者是另有所图,但南洋国已经胸有成竹,在荷属东印度,或者说在东南亚,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力量能够阻止他们向最终目标的迈进。
一批批包括稻米、咖啡、橡胶、茶叶、烟草、煤炭、汽油煤油等在内的物资在年初便运往欧洲,以援助的名义用分期付款或以物易物的方式销售给正处于困难的西欧各国。或许不多,但却让南洋国赢得了很大的声誉。没错,在政府的引导下,抢占市场的行动已经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在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很大程度要依赖东欧出口的余粮,但这一贸易路径此时已被铁幕几乎完全阻断了。对于经济全局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194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加霜。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
虽然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短缺将很快被消费开支的爆炸性增长所代替,但先下手为强,在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部转为民用前,在欧洲市场分一杯羹,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当然不担心西欧国家欠账不还,因为他们很快就要有钱了,是山姆大叔这个暴发户,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这本来对于英国和荷兰是件好事,但美国提出的先决条件令他们很不快,也加深了对美国真实意图的怀疑。不得将他们所获得的马歇尔计划援助用于海外殖民地的战争,这无疑释放出一种信号,美国想扩大在东南亚的势力,却不愿直接卷入殖民战争引起殖民地民众的反感。
英国人明白了,法国人明白了,荷兰人明白了,南洋国早明白了。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南洋国宣布退出原来的印度尼西亚合众国,将以婆罗洲四邦及南苏门答腊邦共同组成南洋联邦合众国。在随后的两天里,苏门答腊岛的各邦也纷纷宣布退出,加入南洋联邦合众国。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五日,由各邦分别选出的五名参议员组成的五十人的议院在坤甸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经过五天的蹉商和争论,确定至一九五一年全民大选为南洋联邦合众国的过渡时期,并通过了联邦宪法,选举出过渡时期的联邦政府领导班子。
这便是黄历和其团体的计策,十个邦中,南洋国绝对控制着五个邦,如果再加计划中将要加入的北婆罗洲两邦,新加坡一个邦,在议会中便稳稳占据着多数席位。四年过渡期,应该足够使南洋联邦国的人口比例发生巨大的变化,全民大选也不存在问题了。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日,过渡期大总统,声名远扬、身经百战的原南洋国国防军总司令黄历郑重宣布,将于十一月二日举行开国大典,并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加入国际大家庭的申请。
几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巍然屹立的事实,不管是欢迎的,支持的,同情的,还是反对的,痛恨的,南洋联邦合众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已经不可改变。
十月二十一日,中国国民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并将派出代表参加开国大典;荷兰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并将派出以副首相舍默尔霍恩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开国大典;东南亚唯一事实独立的泰国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致贺代表团将以差猜亲王为首。
荷兰政府变得聪明了,为了防备美国的插手,东印度联邦合众国正在加紧筹备之中。无疑,他们在东南亚能够借助的实质而有力的支持只能是来自南洋联邦合众国。当然,南洋联邦合众国从荷属东印度群岛占去了大片土地,但这是难以更改的现实,要怪只能怪他们实力不济,被德国人占领了国家,在殖民地又被日本人所击败了。
十月二十二日,法国政府承认了南洋联邦合众国,荷属东印度本来就跟他们没关系,连宗主国荷兰都承认了,他们乐得做个人情。而且从地缘政治来讲,印度支那问题还没有解决,南洋联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