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锦衣状元> 第七百章 南下多个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章 南下多个伴(2 / 2)

此时满朝文武关注的重点,几乎全在西北战事上。


宣大一线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


鞑靼人已成建制进入大明境内抢掠,因为有之前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加上朱厚照应州大捷前的刚愎自用,所以大明朝臣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无论西北乱成什么样子,都要让乱象隔绝在居庸关外。


也就是说,皇帝不能御驾亲征,大明京师人马不能北调。


这给力杨廷和巨大的压力。


因为从杨廷和的角度来说,最好的策略,莫过于从京营调兵前往宣大,避免从三边抽调,也不用从辽东等处调动人马。


可现在因为朝堂上已经定下基调,京城防备不能有丝毫松懈,连杨廷和都不好打破这种规矩。


如此一来,杨廷和只能被迫走一步险棋,那就是从三边调兵往宣大。


为了尽量避免宣大地方将官狗急跳墙,叛逃至鞑靼人阵营,霍乱京畿,杨廷和在君前奏对时特别提请小皇帝下旨,意思是就算调兵之议是我杨某人提出,背黑锅的也只能是新皇你!谁让你算计我,挖了个那么大的坑让我往下跳?那现在我就摆你一道,敢问你这旨意下还是不下?


朱四对此却十分支持,因为先前他已让张佐去内阁、兵部等处传达意见,及早从各地调兵增援,其中就包括三边。


大明属于朱四这个皇帝所有,他比谁都着急平定西北,所以杨廷和于朝堂上建议皇帝下御旨后,朱四便当机立断,让兵部草拟策略,最后以诏书的形式,将军令下达于西北各处。


……


……


九月初三。


内阁值房。


当晚由杨廷和跟毛纪二人值夜,这是在西北军务重新变得紧张后,内阁方面再一次增加值夜班的人员。


……看来陛下有心快速平息西北战事,按照往常年的经验,或在入冬前,这场旷日持久的袭扰就能结束。毕竟入冬后,鞑靼人想抢也抢不到东西了。


毛纪本来跟杨廷和一样担心,新皇会借助宣大乱象大做文章,并跟杨廷和正面对抗。


但出人意料,朱四表现出的态度极为诚恳,一副要为大明排忧解难的模样,几次有关西北局势的朝议,朱四都没有跟杨廷和发生正面冲突。


唯有钱粮调度方面……


朱四对此收得很紧,一直让户部酌情调拨,而户部则借口秋粮收获没有完成,当年秋收还没征上来,总之孙交找了一大通理由,表示朝廷没钱,使得宣大钱粮缺口不断扩大。


杨廷和道:现在军中将士,连过冬的衣物都没筹备妥当,若此战熬到冬天,将士们如何过冬?


鞑靼人在宣大一线劫掠,大明边军基本都龟缩在城塞内,双方发生遭遇战的可能性


不大,其实鞑靼人那边也没有主动要跟大明开战的意思。


大明骑兵数量要比鞑靼人多,毕竟宣大是大明的地盘,鞑靼人一旦发现大明骑兵杀出城来,立即一哄而散,反之若鞑靼人马集结,数量超过城塞内大明骑兵,大明骑兵也撒丫子就逃回城塞。


双方保持了一种默契。


你抢劫你的,我做我的门面功夫,只要不短兵相接,爱咋咋地,就算你们鞑靼人把营寨安到我大明堡垒下,我们也可以做到跟你们相安无事。


毛纪道:一直没有一场像样的胜利,如此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不把鞑靼人打痛,鞑靼人还以为我大明边疆不设防呢!


杨廷和拿起一份三边奏报,道:那就看延绥援军到达后,这场仗怎么打!希望能一切顺利,鞑靼人慑于我大明军威,自行撤退,无论如何先熬过这一年再说。


……


……


杨廷和打着如意算盘。


现在西北局势乱成一锅粥。


但以前作为风暴之眼的三边,今年却基本没遭遇什么压力。


之前杨廷和通过宣大乱象,成功拿到宣大军权,若是从三边调拨人马援助宣府大同,而鞑靼人见好就收,等过了冬天,来年开春把宣大城塞堡垒加固一下,把坍塌的外长城修缮妥当,对杨廷和来说那就太完美了。


三边和宣大军权在手,小皇帝的算盘彻底落空,杨廷和便能以此为跳板,开始往京畿戍卫方面入手,逐渐把京营等换上他的人……


西北毕竟关乎到大明朝廷近半数开销用度,掌握了西北,杨廷和等于是将大明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但这只是开销方面,下一步就把产地也掌控……也就是江南税赋,这就需要把南京户部尚换成他的人。


计划一步步来。


前提必须是宣大局势要可控,西北尽入其手才能奢谈后续。


现在朝廷需要南户部尚书黄瓒帮忙筹措军需物资,暂时不能对其下手。


杨廷和让朱浩和余承勋往南方去,其实有打草惊蛇的意思,先布置几颗钉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江南的气球给扎爆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