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武侠仙侠>庶女生存手册> 第一百零六章 流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 流水(1 / 2)

第一百零六章 流水


大老爷和大太太之间也就都没有再提封家的事。


比起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一个小小的解元,还不至于长久地挂在两夫妇心头。


总不能为了这点不快和离吧?


当晚就坐下来商议今后的对策。


大老爷很后悔,“怎么偏偏就是二弟不在京城的时候出了这个事!”


大老爷、二老爷之间当然有外人所不知道的消息传递途径。


亲弟弟在京城,总是要比别家亲戚更上心,消息传递得也就更快。


比不得如今,皇上发病已有七八天,消息才传到了苏州。


二老爷也就抛下了二太太并一应细软,第二天就快马回京,销假返工。


又请大房看顾二太太,把她连同这几大车的金银财宝送回西北老家。


大老爷顺便也就安排了几个老成的管事一道上路,带话给牛总管,让他在族长身边做些功夫,给二房登出一册,并将当年族里借口吞没的族田、房屋,都划拨给二老爷一份。


大老爷年前刚升了左柱国,由他出面,当然比二老爷自己的家人出面更稳妥些。


进了三月,二太太也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别了苏州的亲朋,带着一车的钱出关往西北去了。


敏哥、达哥、弘哥只是回来送母亲上路,在大房歇了一晚,就又都回山塘书院去了。


据说读书十分刻苦,竟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意思。


大老爷倒很欣慰。


“虽说二婶实在是不懂事,但若是能把几个侄子成就出来,倒也是好的。”就和大太太议论。


世家大族,最怕的就是纨绔子弟。


三个侄少爷懂得把羞耻转化为动力,不论如何,将来也不至于长成纨绔,带累了两房的名声。


大太太却是愁眉不展。


平国公还在西北打仗,边境战事未平,朝中却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重病不起,以至于要把在前线效力的权仲白急调回京……


权仲白身在西北,就算一路快马回去,都要七八天才能进京,有这么大的功夫,小病甚至于都已经断根了。


可见这一回,皇上的确是得了棘手的重病,朝中太医都没有办法包治包好,这才想到了权仲白。


又或者是皇上已经不放心太医了……


若是一病不起,天下,恐怕是真的要乱了。


进了四月,消息越发怕人了。


权仲白的未婚妻达家三小姐,年前一场肺病辗转绵延,到今年病势越发沉重。


本来还打算乘着未婚夫回京的机会,让权仲白来开个方子,针灸熏灼,减一减病势。


不想权仲白却是前脚才进京城,后脚就被宫中人接了进去,再也不放出宫来。


达家人固然是忧心忡忡,但却没有多少人在意达家三小姐的生死。


倒是这件事后头的意思,叫朝中无数的官僚都是食不安枕。


皇上的病情,难道已经紧急到了这个程度?


说起来,朝中也有两个多月没有朝会了。


三月不朝,那是天下大乱时才有的荒唐事儿!


就在这时候,秦帝师终于出手了。


他老人家以帝师之尊上书,督请内阁三相以前朝旧事为例,由太子出面监国。


太子既然是太子,当然有很多皇子们比不了的特权。


前朝的永乐大帝就是位好动的伟人,成年累月,不是巡狩就是出游。


只要他不在位,京中就是太子监国,这是明摆着的旧例。


如今内阁有三位阁相理事,说起来,太子不过是个人肉印章,管的就是往奏折上盖章的活儿。但没有这个人肉印章,却有好多事就没法顺顺当当的办下来。


比如说,调粮的令旨要是再不颁布下来,边关就又要缺粮了。


说不定就会给北戎喘息之机。


老人家这封奏章,还真被送进了乾清宫里。


皇上虽然多年来一直在太子和皇长子之间举棋不定,但到了这个时候,倒还灵醒得很,没有多久,就传了口谕:龙体欠安,由太子监国,又急招闽越王入京,负责乾清宫防务。


消息传到苏州时,虽然已经不再新鲜,但与闻者莫不感到深深寒意。


天家就是天家,父子相疑,居然至此。


闽越王的封地毕竟是在福建,虽说常年居住在杭州,但他一向知趣,触手倒是很少伸出杭州城。


这一次奉诏入京,他和身边十几个卫士的饮食起居,就要官府出力了。


也都是由大老爷亲自打理,沿路都打了招呼,备了最快的马,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京城。


大老爷送走闽越王,眉间就有了愁绪。


“只看皇上能不能顺利挺过这一关了!”私底下和大太太商议,“还是给四娘子说一门亲事吧!”


大太太一惊,“到这个地步了?”


四娘子今年已经十四岁了。


也到了说亲的年纪,经不起太长久的耽搁。


万一皇上就此去世,一来,一年的国丧是不能说亲的,二来,继任者不论是谁,都肯定要在江南总督这么好的位置上安顿自己的人手。


杨家的地位,一下就有些岌岌可危起来。


若是出事,也难保可以全须全尾的退下来……


到时候兵荒马乱的,很容易就把四娘子耽搁成老姑娘。


大太太一想到要终年对着四娘子那张阴沉沉的脸,倒也紧迫起来。


就匆匆忙忙地给初娘子写了信。


没有多久,初娘子就回了信,为四娘子在余杭镇物色了一户殷实的人家。


家中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和余杭知县却是亲戚,在余杭也是根深叶茂,算是当地的望族。


四娘子尽管脸上留了些微微的疤痕,但古家人究竟不是名门大户,竟也不在乎这些。


只是托了人上门相看了一眼,就欢天喜地地上门来定了亲,好像动作慢一点,这美梦就会醒来一样。


大老爷大太太两夫妇都定了心意,四姨娘再怎么闹也闹不起来。


更何况这门亲事虽然低了些,但古家的那位是独生子,将来万贯家私,都是他一人继承,生得也是仪表堂堂……四姨娘虽然有些不足,但也不得不承认,四娘子能得这样的归宿,已是福分。


两姐妹的亲事虽然都是波折重重,但出嫁倒是前后脚。八月里张家二少爷从京城回来,迎娶了三娘子,九月里余杭古家也欢天喜地地上门迎走了四娘子。


杨家一下就冷清了下来。


大太太忙忙乱乱了小半年,给三娘子、四娘子各预备了四五万两银子的陪嫁,虽有四姨娘帮忙,却也是累得喘不上气。


也顾不得去担心朝中的事了。


两个女儿出嫁后,她得了空闲,在床上狠狠躺了几日,才恢复了元气。


就叫了几个小的来闲话,连六娘子都有份。


女儿多的人家就是这样。


从前女儿们在家的时候,唧唧呱呱,好像养了无数的麻雀,整日里不是看这个不顺眼,就是看那个刺目。


待到上头的四个女儿都出嫁了,家里只有三个女儿并一个儿子的时候,就又觉得冷清起来。


五娘子也十三岁了,很快就要说亲,还有六娘子、七娘子……


到最后,家里只会剩下九哥。


大太太看着九哥的眼神,就是一派的温存柔软。


连对六娘子都多了几分顺眼。


说了几句家常琐事,就问九哥,“东西可都整顿出来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