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这绝对是一个大新闻!
一个记者脱口而出道:“高主席。请问这次科考会抵达北极点吗?”
“当然。”
“怎么去?”
“经学术委员会一致同意,nb实验室资产管理公司购置了一艘排水量9800吨的破冰船,并在距北极点最近的俄罗斯城市摩尔曼斯克设立了出发基地,如果所有准备工作都顺利,科考队最迟8月底应该能成行。”
“高主席。贵实验室为什么要去北极科考?”
真是一个白痴得不能再白痴的问题,这样的人居然会派来采访研究机构,他的话音刚落,立马招来了几十双白眼。
高校长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目前,整个北冰洋地区气候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北极可以说是全球升温最快的地区,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为明显。所以气候变化是本次北极科考的重点之一,因为北极气候变化会直接对香港乃至全球产生影响。”
他举例说:“去年,香港遭遇了罕见的冷空气,而据国际气象部门监测,北极海域经历了一次更大面积的海冰退缩。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必然联系。毕竟从以往的数据上看,亚洲冬季的寒潮和夏季降雨区域变化,都与北极气候变化直接相关。”
的确很有意义,一个记者举手问:“高主席,我是卫视记者,请问科考队允许媒体随行吗?”
“这一点我们正在考虑。相信不会让媒体朋友失望,另外这次考察是开放性的,毕竟北极影响香港乃至中国气候的地区,主要是在俄罗斯北部,我们将同俄方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双边合作,共享资源,从而更多地了解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对全球特别是中国气候的影响。”
高校长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真诚地欢迎全世界所有关心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同行。但考虑到科考队名额有限,所以会对提交申请的科学家进行一个评估,尤其健康状况,只有符合极地考察最低标准,并参加考察前适应性训练的科学家才能有去北极点的机会。”
“高主席。您能不能介绍下这次考察的具体内容?”
“可以,这次我们将通过重点海域断面调查、锚碇长期观测、走航观测、冰站观测等手段进行研究,并计划在北冰洋海冰上设置8个短期冰上观测站。同时会展开海洋学、地质学、冰川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考察,我们不仅会带去征服者的勇敢,也要带去科学与理性的精神……”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校长下午才开完记者会,晚上电话就快被打爆了。
天文台的气象专家们强烈要求参加,几所大学的师生更是踊跃报名,甚至连课题都准备好了。本港的两家电视台老总,直接开出捐赠500万和600万港币的条件,要求nb实验室组织的科考队给予独家报道的机会。
以顾家三公子为首的一帮香港公子哥,则把极地科考当成一次难得的旅行,争先恐后的表示愿意为此提供资助,并恳求高校长给他们一个名额。
只去过南极,从未组织过北极考察的中国政府也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第二天一早便通过新h社香港分社,向高校长委婉的提出派员参加的要求。
达成合作意向的十几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内定了37个名额。俄罗斯16个,香港天文台要求的4个名额必须要给,中国政府的面子同样要给,香港几所大学更不用说了,每家至少要给3个……
粗略一估算,刨去后勤支援团队仅剩下33个名额,其中还包括决定去北极“浪漫”一下的章程和夏遥,以及要去拍纪录片的bnb新闻网记者。
活动是nb实验室组织的,不能光章程一个人去,而且基础研究实验室的那几个年轻科学家早打过招呼,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他们拉下。
送上门的经费不能不要,高校长召集学术委员会成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最终决定让出8个名额。两个给香港电视台,两个给愿意提供资助的“社会贤达”,剩下四个名额作为机动。
这个比例最好,再多就会招来非议了,看完高校长发来的邮件,章程认为没什么不妥,顺手抓起电话按下了一连串号码,接通之后用极为遗憾的语气说道:“姐夫,实在没办法,那么冷,你和我姐就别去了。”
太空去不了,地球还玩不转?
正尽情享受人生的刘思伟岂能就这么放弃,假作生气地埋怨道:“章程,这么点事你都做不了主?反正我已经答应你姐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真是没钱的人玩命活着,有钱人活着玩命,章程灵机一动,嘿嘿笑道:“姐夫,是真没办法,要不你俩去北极看北极熊,我和夏遥明年去南极看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