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其实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关城,而是由数座城池以山海关为中心,形成的一个整体防御工事,相互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所以对于守军来说,要分兵驻防在各处要地,看似山海关守军有两万官军,可是要防守这么一大片地方,倒是也摊薄了不少兵力,所以整体上显得兵力有些薄弱,但是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想要打下山海关也不容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单单只击破一点,是无法攻破山海关整个防御体系的。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最东面是老龙头,长城延伸到了大海之中,而山海关则城高墙坚,在山海关之外还筑有东罗城、西罗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等卫星城环卫在山海关城周边,互为犄角之势,战时可互相支援,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之地,这里也是建奴军此次入寇,所要必取之地,所以三方的主要兵力,便都集中在了山海关内外,整整集中起来了十几万兵马,可谓是将这一带给堵得是水泄不通。
在吴襄和冯卫汉达成协议之后,吴襄便下令“抵抗”大中军对山海关一带的进攻,说是抵抗,其实说白了就是换防,吴襄令几个亲信手下接管了东西罗城和南北翼城的防务,一方面抵抗着关外建奴对这些要地的猛攻,一方面却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抚宁卫到山海关不过百里左右,骑快马的话,半天时间不用,便能赶到山海关,于是阎重喜为了防备夜长梦多,便先派出了王承平率领左路军七千骑兵现行赶往山海关,至于其他步军以及辎重炮兵等兵种,则随后赶至。[]葬明30
吴襄在先前左右摇摆的时候,为了防备大中军从背后进袭山海关,还从手头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调出了近六千官兵摆放在了山海关以南的石河一线,试图阻止大中军进犯山海关,所以使得他手头用来抵御建奴大军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可是现如今吴襄投靠大中军心意已决,这些放在石河沿线的官军,天不亮便接到命令,撤回到了长城沿线,并且被派驻到了山海关长城沿线的敌楼之中,顿时便大大增强了长城一线的守御力量。
天光一放亮,建奴方面多尔衮也已经意识到想要再劝说吴襄投降于他们建奴一方,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考虑到另一面还有一支大中军在觊觎着山海关,他生怕大中军抢在他的前面进入山海关,和吴襄的明军汇合,增强山海关一线的防御实力,所以早早便命麾下诸军起来埋锅造饭,四更造饭,五更出发,天一亮便出动了大批人马,开始对山海关沿线发动了极为猛烈的进攻,试图抢先夺占山海关,即便是最不济,也要先打开几个缺口,使得他的优势兵力可以先行入关,从长城内部对大中军以及吴襄麾下的明军发动进攻。
在这方面上,多尔衮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毕竟这些年的经营下来,山海关一带的守军之中已经有不少明军兵将表示愿意投降他们建奴一方,所以即便是打不下山海关,最起码他也能打开长城上的几处缺口。
但是多尔衮却不知道,仅仅是一夜的时间过去,山海关的形势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大中军情报系统的帮助下,吴襄就在下定决心投靠大中军的当晚,便在山海关守军之中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清洗。
吴襄毕竟是关宁老将,控制兵将还是颇有一些手段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乏杀伐果断之处,先前只是他没有能下定决心,但是一旦他下定了决心之后,动起手来却是毫不容情的,当晚便抓捕了几十个暗中联络建奴试图投降建奴的各级军官,半夜时分便将他们尽数处决,人头挂在了关城之上,以此来震慑诸军,虽然个别的军将发现势头不对,试图反抗,但是他们身边却早有大中军一方安『插』的细作和提前收买的内线,这些人不等他们兴兵作反,便痛下杀手,在吴襄派人前来抓人的时候,很快便配合吴襄控制住了这些反将的兵马,并且很快更换了主将,重新稳住了一些不太安分的部队。
等到多尔衮兴兵猛攻山海关一带的长城沿线的时候,却突然间发现,山海关沿线的明军抵抗的都十分激烈,各种炮火此起彼伏,打的进攻的建奴军伤亡惨重,没有一处抵抗有明显放水的迹象。
关宁诸军到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没落,但是毕竟是大明几十年来,集天下之力,供养出来的一支人马,现如今虽然凋零,但是镇守山海关一带的这些兵将的装备质量放眼天下,还是数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