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冯部有倒戈将军之雅号,也就是说冯余香倒了曹锟的戈,倒了蒋介石的戈。
有的人说冯余香发动北京政变,就是因为向吴佩孚索要军饷无果才发动的。更有传闻说收到苏俄的唆使,受到日本的资助。
因此,到这样一支历史上具有特殊历史的jūn_duì ,杨兴不由得有点不一样的想法。
本来向大家敬完军礼准备开始讲话,但是到大家穿得这样破破烂烂,杨兴内心颇为不安。
从讲台上走下来,边走边对官兵进行慰问,边走边摸数个士兵所穿的衣服,了大家所穿的鞋子,以及检视了大家的装备,到这些,杨兴心中不由得内心阵阵心酸。
经过数年锻炼,杨兴早已经形成一套习惯的慰问方法,你的大名?为什么参加革命jūn_duì ?你认为革命jūn_duì 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杨兴根据这个习惯,对站在前面的战士一一握手,有时拍拍肩膀表示鼓励,有时打开对方枪栓下担架?有时按照这个习惯问下?
连续握完数个战士,询问了几个战士,感觉不是抱怨军饷就是担心未来前途,杨兴深有同感。
突然杨兴握住一个人的手,感觉非常大,手也非常纤细,当即大惊,怎么一个士兵手这样纤细,修长,当即定睛一,眼前是一个稚凝的脸。
这张脸非常帅气,但一双眼睛非常清纯,但是满脸正气,给人感觉油然正气。
当即一惊,再次握住这位战士的手问道:“你的大名?”
“张灵甫”这位战士大声回答道。
杨兴大惊道:“你就是张灵甫?”
众人一惊,包括眼前这个战士,怎么总司令竟然知道张灵甫,而且受惊不轻,紧跟在后面的岳维峻赶紧凑上来道:“总司令,张灵甫是陕西长安县人,为于右任先生高徒,是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材生,因感觉书生无用,在今年年初特加入第军。”
杨兴大喜,转身对身边的于右任道:“于先生真高才,手下竟有如此高徒,可惜可贺啊。于先生,兴曾听闻,这个张灵甫,虽然桀骜不驯,但书法尽得于先生阵地,于先生曾经以为奇才?”
于右任谦虚的笑道:兴公抬爱了,这个张灵甫,学识还算渊博,也考中清华大学历史系,但就是性格桀骜不驯,不爱长衫爱军装啊。
杨兴面带微笑道:“灵甫为何不拿笔杆子,反而来拿这枪杆子了?”
一沉思,张灵甫答道:“报告总司令,在下认为如今我中**阀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只有强军,才可能强国,为了保证更多人能拿起笔杆子,在下决定拿起枪杆子来捍卫大家。”
杨兴大喜,再次握住张灵甫的手道:“说得很好,与本党的宗旨强军富国殷民民主文明目标差不多,只有国民革命军强大,才能保证中国富强,才能避免军阀连年混战,才能保证人民幸福。若是日后再多些如灵甫这种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中国一定会强大,中国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杨兴哈哈笑道:于先生,这好啊。虽然全国统一指日可待,但是我们身处列强俯视之下,要保护新生的革命政权颇为不容易。于先生,即使革命胜利后,我们也没有到马放南山的地步啊,还需要强大的部队来保护人民的成功啊。
这个张灵甫,效仿班固投笔从戎,经过jūn_duì 这个大熔炉淬炼后,可以成为一员虎将,一员名将啊。
于右任内心大喜,不过还是显得非常谦虚道:兴公抬爱了,兴公不要夸这个小伙子,否则他便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而那个张灵甫一听,竟然大喜道:“谢谢总司令挂念。”
想不到胡景翼第军竟然卧虎藏龙,杨兴大喜,片刻回到主席台时,杨兴追问:“后勤部有人吗?
一个参谋应声而出,经过杨兴追问,原来是因为北伐战争,开支过大,弹药消耗过巨,导致军装,后勤没有跟上。
杨兴大怒道:“胡兄是在去年响应我军,起义归顺于我国民革命军,但是,四个月,为什么军装跟不上,为什么补给跟不上,你,战士们装备这样差,这样简陋,还要与匪徒们拼命,这不是歧视吗?在曹锟眼中,在吴佩孚眼中,可能有主力与不主力之分,但是在我杨兴眼中,只要是我的兵,就是远在天边,也是亲兵。”
杨兴当即问道:“军装运到哪里?”
手下参谋连忙一个个询问,这个到哪里了,什么时候能够运到,那个到哪里了,什么时候能够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