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游戏竞技>辛亥大英雄> 第二二零章 底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零章 底气(1 / 2)

第二二零章 底气


首次来汉阳的蔡锷步入厂区后,很快就被深深吸引,虽然之前就听说这里变化很大,但亲眼看到才感觉到,改变岂止一个大字能形容()。


率先完成改造的湖北工业公司再将精炼设备并入后,规模比以前大了近三倍,加上在这里实习准备日后分配到重庆等厂的工人,总计有两万工人每天24小时开工,使得这里每时每刻都喧闹热闹。


从奥匈和俄国陆续弄来的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工已经有近千人之多,其中汉阳这边大概有四百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精密部件和机械设备制造、少部分则当起了技术学校的老师。在他们的带动和采用新三班倒流水线生产方式后,无论是军品还是简单的民用机械质量和产量都开始节节攀升。虽然紧邻的钢铁公司还在改造,一年内依然无法提供高品质钢材,但之前向德美采购的二十万吨废钢陆续抵达后原材料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而且工厂也更喜欢用这些废钢,因为技术员说这种钢重新精炼后要比国产钢好。


湖北工业公司总计分成了三期,一期是汉阳老厂加新设备混合而成,二期是完全新建的,三期目前正在建设()。一期和二期设备已经全部投产,总计分为步枪、手枪、机枪、炮厂、弹药铸造、民用机械制造等等十二个分厂。


苏洪生升任总厂长后事情繁忙,杨秋没去打搅他,刘庆恩又因为年初第二次向德国订购的机器到了交付期,所以他上月已经去德国验收。张文景和申树楷又都随唐绍仪去了南京就职,所以为三人带路的是新任国防军后勤总长,也是当初代表杨秋去浙江用一个旅将蒋方震换来的秋恒。


27岁的他是第八期日本陆士毕业生,算是蔡锷等人的小师弟了,后来赴国防大学军官速成班学习后勤管理,起义前短暂加入过文学社会,起义后还进入过警卫连。因为心思细腻做事条理清晰被推荐至后勤部,湖北大战中在后勤上表现出色被张文景提拔为副官,随着张文景出任财政部长,就推荐他出任军需总长。


他不是技术专家,所以还把炮厂厂长王金海拉过来充当讲解员、47岁的王金海是和苏洪生一起前往德国学兵工设计和制造的技术专家之一,之前一直在金陵制造局炮厂任设计督办,革命后金陵制造局因为长时间停办,很多像他这样的技术工人一下子断了生计,恰好那时汉阳厂扩建到处挖人,而且还出了两倍的价钱,所以厂里大部分技术骨干都来到了汉阳。


“现在产量如何。”


王金海最近常见军方代表来,心里也隐约知道可能有大战,见到杨秋更是肯定了这点,连忙说道:“回司令,现在枪厂日夜可产200支12式步枪,手枪厂50支。炮厂因为炮管都是现成的,所以每月可产50门迫击炮,15门七生步兵炮,5门重型七生五野炮,您拿来的新十生五榴弹炮图纸我们正在研究,目前只能仿造克虏伯提供技术的1909式十生五榴弹炮,工人还没摸透所以每月最多2门,新炮也至少要年底才能出样炮。”


“机枪呢?”眼看走到机枪厂门口,杨秋停住脚步带蔡锷等人走了进去。


“汉二型轻机枪(汉一型按照布伦式改进后的重新命名)每月能出100挺,新的轻型汉三型重机枪每月6挺,冲锋枪简单易造每日就可得100支()。”王金海带大家走到最里面规模不大的重机枪车间,中央长条桌上摆着一挺样式奇怪却又让蔡锷有些熟悉的重机枪,三脚架被改成了厚重的双脚架,水冷套筒也缩小了很多,机匣也明显经过了改进缩小了体积。


这是根据杨秋拿出来的mg815图纸仿造的汉三型重机枪,主要用于全面替换目前各部队使用的7.92毫米马克沁。刘庆恩和杨秋一起研究后进行了较大修改,不仅比原型更轻也更灵活,改用了制式的7.62毫米子弹,取消了全自动模式,增加了快慢机,为保持长时间稳定射速保留了水冷套筒但减小了体积,采用100发小弹药箱供弹,而不像以前每次都要扛着250发的弹药箱到处跑,虽然国防军不可能向欧洲那样大量装备重机枪,但为了锻炼制造队伍还是保留了重机枪生产线。


“弹药方面现在日夜可产76子弹6万发,各类炮弹4000枚、引信5000个、手榴弹2500枚、汉川炸药厂从德国和美国买的原料后,日夜可得千斤新炸药,自产原料要等到湖南那边的化工厂建好才行。现在我们这边工人还不是很熟悉新机器,只能达到五成的设计产能,要是再有一年......呵呵。”王金海说到最后自己也得意笑了,现在的汉阳放在欧洲都是家中型军工厂规模了,只要工人再锻炼几年,产量翻倍甚至媲美日本都是有可能的。


蒋方震已经比较熟悉这里,明白之所以能有这个产量一来是杨秋高屋建瓴,比如悄悄向美国采购了数千根四米长的高强度钢管用于迫击炮,还有前后两批向德国采购的400根70毫米步兵炮炮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炮厂工序。二来是使用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大批奥匈技术工人。三来嘛......囤积原材料上砸的钱估计比建厂还要多,光向美国采购铜锭和瑞典软钢就各有几万吨了。


经过一年多的疯狂改扩建和囤积原料下,国防军已经拥有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速度和大批采购军械的北洋比并不弱下风,新装备上甚至远远超出,而代价就是已经近乎枯竭的财政。


但这些听在蔡锷耳朵里就夸张了,五成的产能就达到这个数字,要是等工人熟练,那该是什么样的光景?何况在重庆还有一家规模比这里小不了多少的新厂,难怪他有信心提早开始北伐统一之战()。


“重庆那边有数据吗?”杨秋似乎并不满意产能,看向了秋恒。


秋恒说道:“重庆是完全新建所以进度较慢,在将江南厂的军工设备和工人搬迁过去后,已经开始试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冲锋枪、掷弹筒和弹药这几项上,其中掷弹筒速度最快,每月可以提供1000支以上。其它产量约为这里的三成左右。二期工程预计将在明年4月前完成,工人的培训已经启动,大部分也都在这里实习。”


除了主要军械外,三人还参观了一下冲压车间,十几台小型冲压机主要制造冲锋枪枪托、工兵铲、水壶和头盔等一些冲压零件。看到这些蔡锷和蒋方震都觉得杨秋就像圣诞老人,似乎兜里总有掏不完的礼物。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