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洋新军骑兵编制恰恰与此相反,采用的是属于标一级的相当于团级的建制,普通的作战单位作为队一级的编制,属于典型的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典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北洋新军的军官们对骑兵在战场上的认识还处在拿破仑时代,他们的教官都来自俄国,所以就将俄国人落后的骑兵模式也带了过来,这种模式与僧格林沁使用骑兵的方式基本相同。
一千七百余骑经过缓步开始在雾中向武城庙方向发起冲击,马蹄踏在地面上发出隆隆的作响,如同惊雷一般由远而近!在武城庙北面外围阵地上的中华帝国官兵立即进入了工事,但是这场不期而遇的晨雾让他们的视线的能见度不足十公尺。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一阵阵密集的爆炸声响了起来,人的惨叫与马的嘶鸣交杂在一起,外围警戒阵地上的中华帝国守军机枪手开始向地雷爆炸的方向猛烈射击,子弹在晨雾中肆意横飞。
虽然一时间弹如雨下,但是依然有骑兵不断的从雾中冲杀出来,闪亮的马刀挥舞着带着迸溅起的鲜血!毛瑟手枪的急促射击声,帝国二型步枪的射击声也响成了一片,虽然北洋新军第十镇的骑兵非常顽强,但是由于守军强大的火力阻击,大部分骑兵都含恨倒毙于阵前。
由于大雾的关系,整整一个骑兵标从踏响第一枚地雷之后就陷入了无度的混乱之中,失去了统一指挥的骑兵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战,攻击也未能集中在几个点与面上,而后面跟随的步兵更是过分的跟错了方向,从武城庙北面脚下阵地外围竟然绕到了南面才发起进攻,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早晨,中华帝国元首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北洋新军第十镇也未能集结起足够的优势兵力扩大战果。
大雾也影响了北洋新军的炮击效果,北洋新军炮兵与骑兵相比在编制上则要大得多,其采用现在国际上都少见的十八门炮的炮兵营编制,而欧洲各国多采用的是十二门炮的炮兵营编制,这一点上仅仅比中华帝国的二十四门炮的炮兵营编制小了一些而已,可见北洋新军还是极其重视火力的输出量的。
鏖战到八点左右,当晨雾散去,北洋新军整整一个标的一千七百余骑全军覆没,尸体遍布整个北面防线,甚至有的骑兵竟然冲到了武城庙的庙门外?相比顽强的骑兵,第十镇的步兵的进攻似乎更象一场闹剧,在猛烈的火力射击下,第十镇的步兵为了躲避正面射击,纷纷向所谓的侧翼迂回,这一迂回结果成了围着武城庙转圈挨打。
雾散了,第十镇的进攻也告以段落,武城庙南北两侧的地势差距让徐光远的第十镇足足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代价,其中第十镇的马标全军覆没,而元首师也因为大雾的原因伤亡了三百多人。
徐光远第十镇的炮标开始向武城庙一线倾泻弹药,不过第十镇炮标携带的开花弹并不多,之前已经发射了不少,这会发射的大部分都是效果不佳的实心弹。
按照以往对北洋新军的正常战术了解,北洋新军的第一次进攻肯定是带有试探姓的,谁也没料到清晨会起浓雾,而北洋新军第十镇则趁这个机会全军压上?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打法,方国华知道北洋新军这次是要拼命了!
在南京催促部队开拔的左宗棠也接到了侦骑的报告,武城庙所在的特殊位置让左宗棠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与其说是担心俄国人或者北洋三镇精兵,倒不如说是左宗棠担心曾国藩的安全,因为左宗棠深知,一旦曾国藩出了意外,那么也就意味着北洋到了穷途末路了!
左宗棠知道,现在中华帝国的大军可能已经发起了反扑,而最有可能发起反击的地方就是杭州,中华帝国的地盘几乎是刀扎不进去,水泼不进去,所以中华帝国到底集结了多少jūn_duì ,北洋这边根本从知晓,武城庙地方虽然不起眼,但是如果不从那里的官道经过,大队人马就要翻山越岭,那样很快就会重新落入沿着大路疾行的中华帝国匪军的包围之内!
所以武城庙这个钉子的拔除势在必行!左宗棠已经做好了苦战一番的心理准备,他所指挥的北洋七镇如果连一个小小的武城庙都拿不下来?他这个新军提督官也就不用再干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