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武侠仙侠>大夏文圣> 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1 / 2)

往圣堂内。


随着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一时之间这里变得无比安静。


但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永盛大帝会出现啊?


此时,学堂外,几道身影出现,是永盛大帝与魏闲还有刘言三人的身影,两个太监站在后面,永盛大帝负手而立,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怒。


“学生拜见圣上,愿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刹那间,所有人起身行大礼,他们没有官职,但却是大夏书院的学生,算得上是天子门生,自称学生问题不大。


哪怕是顾锦年,在这一刻也不由起身作礼。


不过对顾锦年来说的是。


还真是巧啊。


自己刚装哔说了一句话,皇帝就出现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后半句话没说出来啊。


“锦年,你跟朕说一说,朕看看你的办法有多简单。”


永盛大帝面无表情道。


“圣上,学生还有一句话没说完。”


顾锦年有些面露难色。


“什么话。”


永盛大帝问道。


“办法更简单,可我不会。”


顾锦年低着头出声,刹那间堂内学生不由低头憋笑。


而永盛大帝却有些没好气。


不过他了解顾锦年,这小子做事谨慎,真没办法也不可能乱说话的。


只不过不愿意说罢了。


“出来。”


永盛大帝没好气喊了一声。


当下,顾锦年一语不发,走了出去。


大约走了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一处宁静之地,老舅的声音便不由响起。


“以后在外面说话要慎言,别什么话都往外面说,一但说错什么,被人记下来,早晚要出事,你是世子,是朕的外甥,多少人盯着你,你心里没数?”


拉着顾锦年出来,永盛大帝第一句话就是教训。


他不怕顾锦年闯了什么祸,而是担心顾锦年乱说话,容易招来是非麻烦。


“恩恩恩。”


“舅舅教训的是。”


顾锦年点了点头。


看到顾锦年这番表现,永盛大帝其实心里是挺开心的,不知道为啥,见到顾锦年他心情挺好的,但心头还是有点无名火,所以借此机会,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外甥。


“听闻你建立了个什么麒麟阁,这事情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别搞成结党营私,否则的话,舅舅都帮不了你。”


永盛大帝继续开口,提到这件事情。


一听这话,顾锦年不由皱眉了。


“舅舅,我这个麒麟阁,其目的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不允许阁内成员借助家族势力,完完全全就是互相成长,望有朝一日能为大夏王朝添砖加瓦。”


“这事是谁告诉你的?这人心思坏啊,纯粹就是想要挑拨咱们舅甥关系,舅舅您告诉我是谁说的,放心我对外就说是魏闲公公告诉我的,保证不给您惹麻烦。”


顾锦年一脸大义,好家伙我们中出了叛徒啊?


自己就是一群不懂事的顽童,随便搞点东西出来,这都能被皇帝知道,肯定是有人偷偷说出去了。


可顾锦年这话一说,一旁的魏闲公公愣了,脸上一直保持的温和笑容也瞬间僵住。


好家伙,不给陛下惹麻烦,就给杂家惹麻烦?您可真是陛下的好外甥啊。


“哼,还需要别人告状?你们的人,加入了这个麒麟阁,乐的屁颠屁颠跑回家里,扬言要跟自己亲生父亲断绝关系,说什么不借助家族势力。”


“被他爹抽了一顿狠的,估计没跟你说,这事才传到朕耳中来的。”


“锦年,你现在还小,怎么胡闹朕不管你,可当你从书院出来以后,你就要及冠,要封侯,你心智成熟,朕知道,你满的了顾家人,瞒不住朕。”


“现在你可以拿年龄说事,往后就不能了,朕毕竟是皇帝,纵然想要偏袒你,也要有个合理借口,不然的话,强行偏袒你,于你不利。”


“你明白吗?”


永盛大帝有些语重心长了。


可能再过个七八个月,顾锦年从大夏书院结业后,就要参加科举,科举一结束,都不需要说什么,必然是状元郎。


而后便要入朝为官。


现在怎么闹腾无所谓,年龄小。


可及冠封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那就开不得玩笑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找顾锦年麻烦?即便是找麻烦也是找顾家麻烦?


就因为顾锦年是个小孩,没有及冠。


可当顾锦年真及冠了,入朝为官,平日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明日朝堂之上,他人的进攻点。


所以他必须要提前铺垫好来,免得出什么事故。


“外甥明白,请舅舅放心。”


不得不说的是,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顾锦年明白,所以也没有打马虎眼了。


话说到这里。


永盛大帝看了一眼周围景色,随后缓缓开口道。


“锦年,百官请辞之事,你有何感想?”


永盛大帝开口,如此问道。


此话一说,顾锦年马上一副愤怒表情。


“该杀。”


“这群王八蛋,一个个食君禄,却不为君分忧,反而挑衅舅舅你。”


“统统该杀。”


“这帮人,不就是仗着舅舅您想当个明君,故而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不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如何让他们知道,这大夏是舅舅您的?”


顾锦年开口,一番话简直是说到永盛大帝的心坎里去了。


但是永盛大帝知道,这只是单纯的好话罢了。


纯粹就是拍马屁。


所以心头是开心的,毕竟亲外甥就是亲外甥,知道心疼舅舅。


但正经话还是要说。


“行了,别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一下你的高见吧。”


永盛大帝开口,这种马屁话,听两句就算了,主要还是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想法。


“哈?啥高见?”


顾锦年望着永盛大帝,如此问道。


“别装湖涂,你脑子的确灵活,跟咱们李家人一般,既然有想法就说,少在这里装。”


永盛大帝直接开口,让顾锦年说出内心想法。


如今。


朝堂之上,百官罢黜之事,闹的十分僵硬,永盛大帝心里也清楚,真闹下去,是会出大事,但如果让自己退一步,他死活不愿意。


但让百官退一步,他也看得出来,这帮人也不会退的。


毕竟一旦退了,大夏这帮文人必然会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文人最在乎的不就是名声吗?


这些当官的也在乎,对他们而言,进退都不行。


而对自己这位皇帝而言,进退也都不行。


所以他真的很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见解,当然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顾锦年才华横溢,说不定能给自己一点思路。


至于顾锦年。


看着自己老舅这般询问,也就没有继续藏藏掖掖了。


“既然如此,若谈论政事,外甥就以学生自称吧。”


顾锦年开口,谈论到政事,顾锦年一定要来上这么一句。


虽然这句话感觉没什么意义,可却藏着大学问。


说的好,你夸我两句,我是学生还是你外甥都无所谓。


说的不好,我只是天子门生,不是你外甥,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但你不能对你外甥有意见,而且是你让我说的。


拿捏的刚刚好。


“说,别废话了。”


永盛大帝被顾锦年气笑了,这家伙怎么感觉时时刻刻防备着自己一样,太在乎君臣之意了。


不过他明白这是一件好事。


古今往来,有多少权贵王侯,就是死在‘随意’上。


总觉得自己当年立下汗马功劳,也总觉得皇帝还是当年那个好兄弟。


“圣上。”


“学生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顾锦年也不开玩笑了,神色无比严肃道。


这是他的想法。


“哦?”


“何意?”


永盛大帝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把治国当做烹小鲜?这还真是头一回听啊。


有点意思。


“陛下,大夏王朝,人口极多,一郡,一府,一县,哪怕是一个村,当中的势力都是错综复杂,深不见底。”


“朝堂为中央集权之地,管理天下,每一道旨意,都无比沉重。”


“就好比年年各地都会进贡美食于陛下,倘若陛下喜欢某一种果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朝堂官员为了孝敬陛下,必然会下令当地,种植此等果类。”


“并且因是贡品,层层选拔,可能进贡而来不过是一百来颗,但每一颗极有可能是从数万枚果中挑选而出。”


“如此,朝廷想要办事,就决不可大刀阔斧,必须如同烹饪小鲜,须徐徐展开,讲究的便是温水之道,潜移默化之下,慢慢更改,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彻底完善。”


“这样一来,才不会引来反噬,亦或者是说即便是引来反噬,也可虽是调控。”


顾锦年出声。


他说的意思其实就是圣人之言,也是儒家经典之说。


当一个国家无比庞大的时候,就绝对不能乱来,不动反而比动更好,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提前三五十年铺垫。


一点一点去折腾,绝对不能说我想到了什么,立刻就去做。


千人千面,你想到的固然好,但那是因为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好事。


就好像大夏王朝太祖年间推行的宝钞一般。


以纸币代替铜钱贸易,减低铸币成本不说,还能便于流通,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没有考虑百姓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有没有考虑他国搞事的问题?


可能考虑过,但总会用一种‘应该’‘可能’‘或许’这种思想去弱化,毕竟主意想出来,你觉得不错,就会有第一印象,会自己说服自己。


然而当真正推行之后,结果是什么?


差点闹出大事。


最终推行三年半,不但没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几年,还惹来一身骚,这亏不亏?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点一丁点的去做,因为朝廷一个小小的决定,实行过后对各村各县各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


“朕设立东厂,有些过急了?”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问道。


“回陛下,有点。”


顾锦年略显委婉。


因为的确急了啊,这边可能马上要打仗了,国运刚刚增加,再加上这帮臣子还都是当年的从龙之臣。


你这么着急,人家不翻脸才怪。


最起码你等着批人退居二线后,或者是说死光一半,你再把这个拿出来也没关系啊。


说白了还是回归到刚才那个说法。


不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陪你一起打江山,结果大家一起努力,人家也对你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你吃饱没事干,玩一招飞鸟尽良弓藏?


不闹才怪啊。


“哼。”


“若心中无愧,为何害怕东厂设立?在朕眼中,他们都是做贼心虚。”


永盛大帝有些来火了。


你说半天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有错咯?


顾锦年不说话了,老老实实闭嘴。


气头上他没必要说什么。


果然,看顾锦年不说话了,永盛大帝略显沉默。


“你继续说。”


永盛大帝开口,显得有些郁闷。


“朝廷百官也的确有错。”


“他们做事太绝,当众忤逆陛下。”


“不过,眼下要做的事情,臣认为应当是解决矛盾,而并非是争论谁有错,谁无过。”


“故而,还望陛下先消消气,您是九五之尊,这帮文官就盯着陛下您出错,您要是出错,他们就能名流千古了。”


顾锦年也算是安慰了永盛大帝一句。


“有道理。”


“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不过事先说好,锦年,朕可是不会退步的。”


永盛大帝开口,但还是提前说清楚,如果顾锦年是过来当说客的,让自己退步,这不可能。


“陛下。”


“其实臣认为,您没有错,百官也没有错,整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个理解出错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让皇帝认错,这不现实,但让百官认错,这也不可能。


所以顾锦年换了一个概念。


“理解出错?”


“这是何意?”


这回不止是永盛大帝好奇了,两个太监也跟着好奇。


这件事情他们也是亲眼目睹的。


没什么理解出错啊。


皇帝想要监督他们。


百官拒绝监督。


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什么理解?


感受到三人好奇的目光,顾锦年不急不慢道。


“敢问陛下,设立东厂的意图,是否就是想要更好的监督百官,掌握情报,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整顿朝纲,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顾锦年开口,如此问道。


“对。”


永盛大帝直接点了点头,他的想法就是如此。


“那再问陛下,百官之所以不答应,其理由是否是说,让宦官掌权,实乃不伦不类,再者宦官会欺上瞒下,误国误君?”


顾锦年继续问道。


“是。”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就好解决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随后开口道。


“臣建议陛下,一厂分权,因人而制,毕竟堵不如疏。”


顾锦年道出自己的想法。


“一厂分权?因人而制?”


永盛大帝听着有些皱眉。


“陛下,首先不设东厂,换个称呼,譬如说叫督察院。”


“名字一换,免得这些大臣心中算计什么,而后陛下想给东厂的职权,应当是监督,审查,缉拿,定桉,调遣对否?”


顾锦年猜测道。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东厂这种机构应当是悬灯司与镇府司合并一般。


“无错。”


永盛大帝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他没想到顾锦年居然猜的这么完善。


同时对顾锦年所提出来的计策,愈发感兴趣了。


“既然如此,大臣们不希望宦官执掌权力,那就放权。”


顾锦年很直接。


“放权?”


永盛大帝皱眉。


如果可以放权的话,他早就放了,就是因为不想放权,才会跟百官闹出这么大的矛盾。


顾锦年应当明白啊?


为何让自己放权?


“对。”


“放权。”


“放一些看似重要,实际上根本不重要的权力。”


“陛下,您听我说。”


顾锦年知道永盛大帝很疑惑,但这事必须要讲清楚,不然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监督,审查,缉拿,定桉,调遣。”


“在常人看来,缉拿与调遣权力最大。”


“可实际上,并不是。”


“陛下,您认为刑部当中,真正决定一个人是生死之人,是谁?”


顾锦年反问永盛大帝。


此话一说,永盛大帝皱紧眉头,他在沉思。


而一旁的魏闲与刘言却更皱眉了。


决定一个人是生是死之人,不就是刑部尚书吗?还能有谁。


然而下一刻,永盛大帝的回答,让两人直接愣住。


“刑部主事。”


永盛大帝给予回答。


让两人直接愣住。


刑部主事?一个区区六品官员?权力比刑部尚书大?这不是扯澹吗?


然而这话是皇帝说出来的,他们那里敢反驳?


“陛下英明。”


“就是刑部主事。”


“各地任何桉件,都要递交给刑部,而第一个经办人便是刑部主事,倘若他认为桉件有问题,可以直接打回,由各地补充卷宗材料,从而重新定论。”


“换句话来说,倘若买通一个刑部主事,一件杀人偿命桉,可以推迟到最长时间,并且刑部主事若不怕担责的话,完全可以影响上面官员判桉过程。”


“当然,陛下这只是臣的一种假设,刑部的制度极其严厉,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大桉子十五日内必须递交员外郎处理。”


顾锦年解释逻辑的过程中,也补了一句,免得皇帝还以为自己在暗示刑部有问题,给刑部带来什么麻烦,那就不好。


紧接着顾锦年继续开口道。


“而这个东厂也好,督察院也罢,不是刑部,而是一个向陛下您单独汇报的机构。”


“所以最重要的权力,其实不是缉拿,也不是定桉,更不是调遣。”


“而是监督,审查,以及起草。”


顾锦年出声,一番话彻底点醒了永盛大帝。


刹那间。


永盛大帝愣在原地。


他目光当中充满着惊愕。


顾锦年这番话,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不是说顾锦年政治才能多强,而是顾锦年这个思维能力太恐怖了。


仅仅只是将一件事情,不断的拆分,找出关键所在,而后无形当中改变一切。


这才是永盛大帝震撼的地方。


之前他震惊,那是因为顾锦年才华横溢,在天地异象面前,感到震惊。


可这一刻。


永盛大帝是震撼顾锦年的政治能力,这种东西不是儒道带来的,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智慧。


是真正的智慧。


“分权而制。”


“监督权,起草权,审查权,由太监来执掌。”


“调遣权,缉拿权,定罪权,由大儒执掌。”


“如此一来,他们替朕监督大夏王朝,若发现问题,可直接起草拟桉,再去调查审问,审问过后,倘若没有问题,那就放过,倘若有问题。”


“直接移交督察院中,罪状证据,人证物证摆在面前,这些大儒即便是想要袒护这帮官员,也不敢乱来,所以表面上他们得到了调遣权,缉拿权,定罪权。”


“可实际上无非是最终执行人。”


“落个铁面无私的美名罢了。”


“妙。”


“妙。”


“当真是妙。”


永盛大帝很聪明,毕竟一国皇帝,顾锦年只是简单说出来逻辑,他便自己全部猜测干净了。


是的。


这就是顾锦年的解决办法。


皇帝建立东厂的目的是什么?


监督百官,让他们自己心里有点数,同时也是获得情报,当然最后一点就是加固皇权了。


而百官不答应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有一把剑在头顶上,不是说不愿意有人来监督。


真要不愿意,悬灯司,镇府司是干什么的?


只不过你让你的人来监督我,我们自然不答应,这也正常。


所以折个中,让大儒来管。


为什么让大儒来管?


虽然大儒要秉持良心,可最起码大儒是什么人?是文人,背后也有世家门阀在。


说难听点,小桉子也就算了,抓到谁谁倒霉罢了。


可真遇到什么大桉子,不是说让你欺上瞒下,给我时间来活动来操作,这总没问题吧?


反正让大儒来,可以保证的是,不偏袒皇帝,也不用太偏袒自己人。


让太监来就不行,纯粹就是偏袒皇帝。


那么顾锦年的办法就简单多了。


把东厂直接变成新的机构,叫东厂不太好,毕竟百官对这个机构已经是先天性厌恶了。


改成督察院,然后把权力拆分下。


起草权,监督权,审查权,让太监来。


为啥?


很简单啊,这些都是下人做的事情,是苦活累活。


而调遣权,缉拿权,定罪权,让大儒来拿,爽不爽?


有没有一种,我一句话就可以定人生死的感觉?


有就对了。


可问题是,起草权看似是在太监手里,可实际上就是在皇帝手里啊。


起草了,就算是立桉了,一但立桉了,太监就去调查,调查清楚了,再把人抓过来审问,审问过程中,把暗中调查的东西摆在你面前。


你不慌都不行啊。


老老实实交代吧。


行,人证物证全部在,自己也认罪了,移交给督察院吧。


督察院大儒看完人证物证,再看完犯罪人的认罪书后。


请问还要我做什么?


走程序缉拿定罪呗。


什么?要不要拖一会?


他娘的,人证物证都在,拖?嫌自己命长?


人证指证完毕。


物证检查完毕。


犯人承认罪名。


我督察院监正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我脑子进了水,我就是不同意。


您瞧怎么着,我嫌我命长,嘿,想让皇帝看我脑袋,我皮不皮?


所以。


督察院的大儒,就是皇帝的刀子,而且还是那种听话就落个好名声,不听话自己一起死亦或者背负一身骂名的下场。


这不就完美符合永盛大帝建立东厂的目的吗?


当然,顾锦年特意留了个心眼,拆分开来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不能让宦官一家独大。


宦官负责起草和监督审查权没问题,可必须要掌握铁证才能让督察院成为刀子。


说句不好听的话,没有铁证,督察院其实也有操作空间。


这也算是留条后路,不然宦官之祸,也不是小事啊。


反正,平衡才是王道。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