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在1982有个家> 527.振兴天涯岛规划书(祝周末愉快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7.振兴天涯岛规划书(祝周末愉快哟)(1 / 2)

开凌梭的渔汛比不得带鱼黄鱼等四大汛那般迅勐,规模小。


可它终究是渔汛,鱼群一旦出现规模还是很可观。


梭鱼们已经苦熬一个冬天,肚子里缺乏粮草,而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鱼虾繁衍的季节。


所以它们一旦从远海深水区往浅海游动,就会来势汹汹。


再一个梭鱼进食有个习性,它们喜欢往陆地靠拢,或者说出现在浅滩地带,这也是人可以站在礁石上甩梭鱼的原因。


于是,围绕着爬叉岛下底撩网就来了收获。


等到傍晚退潮,渔家的汉子们再度驱动舢板、筏子开始收网,网里每每都有累累硕果。


在收起底撩网之前,天涯二号使用了大拉网。


这种大拉网要对渔船进行简单改造,需要在船舷两侧用支杆支撑出拖带渔网的杆子,杆子横向海面,上面绑着绳子,绳子上拖渔网。


于是俯瞰渔船的时候,这渔船就像在水面上展开两只翅膀的大鸟。


船舷两侧杆子拖拉渔网上开口,渔网的下开口是在船尾部位,下开口有沉子,会落入海底,于是它们带起的大拉网就像城里孩子捕捉蜻蜓和蝴蝶的网兜,把海底的鱼虾蟹贝全网进了网里。


收获更是丰盛。


王忆根据探鱼仪上提供的信息来指挥王祥海开船,捞起了一网又一网的开凌梭。


大拉网收获杂,除了梭鱼还有皮皮虾与白虾落入网里。


渔民们特别讨厌皮皮虾。


这东西背上的几丁质壳边缘锋利、腿脚又多,钻进渔网里后会拼命挣扎,损坏渔网不说,还容易伤到人。


与之相反的是白虾,渔民们都喜欢白虾。


之前岛上捕捞过白虾,王忆大概了解了它的身份。


白虾学名叫嵴尾白虾,个头不大顶多长到八九厘米,多数是四五厘米。


它们体色透明,微带蓝色,虾壳近乎透明,能看到里面的虾胃。


白虾喜欢待在浅海水域和岸基海边,春天的白虾干净,除了眼睛是黑色虾胃是灰色其他地方都是近乎透明的白色,可以为冰清玉洁代言了。


现在白虾肉质鲜美,个子不大但饱满,身躯鼓鼓囊囊像是秋天的豌豆,清水撒上盐巴煮成盐水虾,就能把老饕给喝醉。


但王家人更彪悍,他们用不着等着煮成盐水虾,收获之后他们挑选个头偏小的,弄到个碗里也不用水洗,直接拧开小酒壶盖子往里倒酒。


酒水没过虾,小白虾开始拼命挣扎,这时候盖上碗等一会,碗里没动静了打开盖子可以上手吃。


生腌,醉虾。


彼此不用招呼,他们擦擦手就要去捏着醉虾扔进嘴里。


王祥海拦住他们,递给王忆说:“王老师先来一口。”


王忆对生腌兴趣不大。


不过既然有人招呼自己那也不能不给面子,他便捏了一个虾进嘴里吃了起来。


虾壳本来就不硬,被酒泡过之后更软了,牙齿一碰可以连壳吃掉。


其他人见此便笑:“王老师不会吃醉虾。”


王忆随意的说:“还得把虾头给拽掉是吧?”


王祥海摇摇头,会吃小醉虾的人只吃肉不吃壳,吃的时候得吐壳。


就跟嗑瓜子一样,醉虾在嘴里用舌头挑一挑,挑出虾肉吐出壳子。


王忆觉得这可就太难了。


他看其他社员表演,结果大家伙能正经吐出虾壳的没几个,都是吐出碎裂的部分虾壳。


这让他感觉挺恶心的,社员们自己也嫌恶心,这样倒是正好成了开玩笑的点,大家伙拿着吃醉虾开起玩笑。


王忆看着石红心自己在专心研究船舵,就说道:“同志们先别光顾着自己吃,咱们是不是应该先请今天的大功臣吃点喝点?”


王东峰用肘子碰了碰石红心的后背。


石红心回过身道:“啊?说我吗?不用了不用了,我不爱吃生腌,这白虾我爱吃蒜味虾。”


“那我还爱吃炸虾仁呢。”王东虎哄笑,“蒜味虾肯定比生腌醉虾好吃。”


王忆说道:“这个简单,现在天色不早了,等咱回去家里人都吃完饭了,到时候一起去我们山顶大灶,咱做蒜味虾和炸大虾吃。”


众人顿时开心的咧嘴笑起来。


王祥海沉着的摆摆手说:“家里人都给留下饭了,王老师你别忙活了,回去了天色得挺晚了,你早点休息。”


王忆说道:“这没事,我那里有罐头瓶子装的蒜蓉,蒜味虾不就是用大蒜碎跟虾一起炒吗?我用蒜蓉炒,更快还更好吃。”


“炸虾仁麻烦,但这白虾的皮很软,直接带着面湖一起炸,炸大虾下酒不挺好?”


“绝对好。”好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看着大家期盼的表情,王祥海无奈的笑了笑,只能悉听尊便。


底撩网加上扳罾捕鱼,期间社员们还撒网捕捞来着,这样一来收获颇丰。


其中最多的还是皮皮虾。


这里不愧是曾经被叫做爬虾岛的地方,皮皮虾是真的多。


王忆开船,社员们在后面给渔获归类。


正所谓‘早潮没早风,晚潮点不着灯’。


海洋总是晚风比晨风更勐烈。


东南风当然比西北风要暖和,可这毕竟是农历的二月份,还是早春时节,晚上海风一吹又潮湿又寒冷。


王忆在驾驶舱里没问题,可船舱船板上收拾渔获的人受不住。


出海大家伙舍不得穿新棉袄,一身都是老旧破棉袄,海风很会找漏洞,钻进棉袄吹的人打骨头里感觉寒冷。


但王忆这边没有热水也没准备奶茶热汤,他扭头找了找,看到今天大拉网还拉上来一些海贝。


这里面有扇贝贻贝文蛤花蛤蜊等等外岛常见贝类,也有西施舌和北极贝等稀罕物。


西施舌和北极贝这两种贝类个头大,直径都能长到十公分甚至更大。


正好天涯二号上常备有固定位火炉,王忆便让王东虎倒腾炉子开火,放上铁板做了个铁板烧海贝。


火焰燃烧,驾驶舱里更暖和了。


随着铁板升温,不一会儿,硕大的西施舌慢慢地张了嘴儿,一小节白肉轻轻的吐了出来。


王忆自从跟秋渭水同居之后看谁都不再眉清目秀,他看着这西施舌感觉很疑惑:这东西怎么会得如此的名字?


后面他就知道答桉了。


西施舌的贝壳里有汁水,高温炙烤变成了蒸腾的热气,带着鲜香的味道在船舱里散开,让人不由自主的口齿生津。


男人看到美女的时候,也容易有这么个反应。


第一波西施舌烤好了,王忆让船后忙活的社员们过来取了吃。


这西施舌滚烫鲜美,吃下去后能让人浑身热乎。


最后一波烤西施舌才轮到王忆。


海上吃这东西有一种粗犷的风情,戴上手套抓起一个滚烫的烤贝,另一只手用锋利的小刀在贝肉上切片。


就像内蒙人小刀切羊肉一样,切下一片塞进嘴里再来一片,期间喝一口滚烫的汤水。


这才是最鲜美的东西!


西施舌本来就是高档海珍品,83年饭店里不怎么卖这个,23年的高档饭店里倒是有,一个能卖到四五百块!


中途有这么一顿加餐补充体力,社员们抵御住了寒风的侵袭,轮流着去给渔获进行归类。


等回到了天涯岛,今天捕捞的渔获已经分好类别了,放入箱子里搬运入库即可。


这时候石红心私下里来找王忆,问道:“王老师,咱队里的渔获都怎么处理?我想挑选点好的梭鱼给亲戚,是要买还是怎么着?”


王忆说道:“你随便去挑就行了,今天捕捞到的梭鱼都是你的功劳……”


“那不行。”石红心摇头,“生产队肯定有规章制度,令行禁止,我现在是咱生产队的一员,必须得服从规章制度。”


她是要强的姑娘,可不能让人在背地里说她不好。


王忆说道:“就是几条梭鱼罢了,你真可以随便挑一下,这不打紧,生产队确实有规章制度,但这种新鲜出水的渔获,谁家需要弄几条都可以。”


石红心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是要几条,我得要四五十斤。”


她又赶忙解释说:“是给我城里的亲戚分的,远房亲戚吧,不过对我和我妹妹有救命之恩。”


王忆问道:“这么大的恩情?”


石红心点点头说道:“王老师你知道我父亲走的早,是67年的事,那年我九岁我妹妹七岁,然后在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没了。”


“我妈是个旧社会的妇道人家,不像我和妹妹,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从小听的就是领袖同志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她不会摇橹,身板不行,性子也不行,我父亲一去家里就垮了。”


“秋天的时候还行,我妈可以帮其他人家做点活帮点工,从人家手里赚点鸡零狗碎补贴家用,到了冬天家家户户清闲了,我家里可就断粮了。”


王忆说道:“67年?那时候不是已经搞公社化了吗?咱们公社当时成立了吧?”


石红心说道:“是,那时候早公社化了。”


“我知道你啥意思,你是说既然已经成立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了,我家日子过得苦为啥没人接应,是吧?”


“咱们公社确实提出过八包,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所需费用都由公社供给。”


“可这根本做不到,从58年搞八包,搞了没三年就搞不下去了,社员们只能上工赚工分。”


“问题是我妈的工分太少了,养活我们一家三口太难了。”


“到了冬天没辙了,生产队没有活了,左邻右舍都穷的叮当响,家里米缸面缸全空荡荡了,我妈只好领着我们小姐妹俩去了大姨家。”


“我大姨家日子也不好过,我还记得当时缺床缺被褥,我跟我妹就和大姨家的表姐表弟挤一张床、盖一张破棉被,当时家里窗户都没有玻璃,贴的是窗户纸,窗户纸碎了,被海风一吹就哗哗响,冻得人睡不成。”


“熬到天亮,大姨一家愁眉苦脸,大姨的婆婆不是坏人,但当时确实帮不上忙了,就指着我表姐表弟他们说家里嘴巴太多了,多三张真照应不上了。”


“大姨家里给我们煮了一锅红薯小米粥,就我们娘仨吃,他们家里人只是看,我娘明白人家意思,吃完粥就领着我俩离开了。”


“当时我和我妹都懂事了,王老师,不瞒你说,我当时跟着我娘站在海边吹着冷风,看着光秃秃的礁石滩,真是心比海水都要凉!”


王忆叹气道:“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事,但这种心情我真能理解。”


养了孩子却不能供孩子吃饱饭活下去,但凡有良心的爹娘都遭不住!


石红心说道:“我爹这边是独苗——本来我有两个叔叔,却一个小时候生病夭折一个成年前掉海里没了,这样我妈一看自己亲姐妹家里都帮不上了,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还好她当时记得结婚时候我父亲这边在城里有远亲,是他一个表姑家。”


“我娘没办法,拉扯着我们俩去城里投亲,寻思着实在不行就在城里当要饭的,听说城里有救济站,会把要饭的拉到救济站去,去了救济站也行。”


“结果打听着到了我姑奶奶家里,我姑奶奶当时也去世了,所以好些年两家不走动了。但我姑爷爷是好人,他得知我家落了难,就硬是从牙缝里省着接济我家里。”


“因为我妈是个寡妇,我姑奶奶又没了,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我姑爷爷就把我和我妹给留下了,让我妈带了点粮食自己回去熬冬。”


“我跟我妹跟着我姑爷爷过了一冬,靠着他家里周济还有我妈在队里忙活的工分,家里总算熬过了一个难关。”


“第二年开始,我表大伯去我们生产队找干部说了情,因为我家特殊情况,给我妈安排了两份小工但总共拿个强劳力的工分,再加上每年冬天我和我妹去我姑爷爷家猫冬,逐渐的把苦日子都熬过去了……”


王忆听的连连点头:“你姑爷爷真是一位好人。”


石红心说道:“对,我姑爷爷可好了,我和我妹都是小学没念完就肄业了,但我俩文化水平不低,就是冬天时候我表爷爷教的。”


“他那时候还没有退休,于是晚上给我俩教文化,白天让我俩写作业,慢慢的我们两个也积攒下不少文化。”


旁边的王祥海听后问:“那天给你来送亲的叔伯俩是不是就是你姑爷爷的俩孩子?”


石红心说道:“对,就是他们俩。”


王祥海疑惑的问:“我说句不中听的,按你的意思,你姑爷爷是城里人,你那叔伯看起来怎么像是农民?”


石红心说道:“72年的时候我姑爷爷在单位遇上了点事,便提前退休回了籍贯所在地,是内地的农村,当时把我叔伯他们都带回去了。”


王祥海恍然,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忆说道:“这种雪中送炭的好亲戚必须得维护。”


“那我做主了,你就挑梭鱼吧,挑好的弄点冰块镇一镇,给你姑爷爷和几个孩子家里都送一份。”


“另外还有咱们的鱼罐头,你也给再带上一份,他们在农村现在应该也缺油水,到时候去队集体支点菜油,一家给送十斤……”


石红心咋舌:“啊?不用吧?”


王忆说道:“咱们王家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你现在是王家的媳妇王家的人,那你姑爷爷的恩情就是咱们王家的恩情,咱们必须报答人家。”


他对王东峰说:“正好峰子跟你得回娘家,到时候顺便把你姑爷爷家的礼物给捎带上,具体给什么你们俩自己来决定。”


“别在乎钱,别舍不得出手,人家当年救了你媳妇一家子,咱要好好报答人家!”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