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幸福的小农民> 184. 那一碗疙瘩汤的风情,冬天的蚂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4. 那一碗疙瘩汤的风情,冬天的蚂蚱(2 / 2)

不过新鲜归新鲜,当时还真没有太在意,因为果园山坡日照不短,枯草中毕竟有很好的保暖条件,有几只蚂蚱侥幸存活下来,也不算太奇怪的事情。


第二次再看到它们,孙刚真有些吃惊了。


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雪,山顶和阴坡上随处可见残雪。孙刚是到山坡北边看看竹林里的竹荪的,忽然有几只蚂蚱飞起来,接着又几只,还是一蹦老高,一飞老远。


这些蚂蚱要成精吗?孙刚捉了一只来观察,一滴墨绿色的液体吐在手上。看来它体内的液体还真不少,这说明它的生命力还很强。莫非它们真要过冬吗?


孙刚隐约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如果真是这样,肯定是暖冬造成的。


一种原本不能过冬的昆虫因为气候变化而过了冬,这就意味着自然规律被打破。


可是看这些昆虫的行为,又好像并不是马上就能过冬的样子。


因为一般而言,能够过冬的昆虫,都得学会适应冬天。它们总是想办法蛰伏起来,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据孙刚所知,大部分昆虫是化成蛹,钻到土里,也有过冬的,如瓢虫苍蝇等,都得找地方藏起来,以躲避冬天的严寒。


而这些蚂蚱,显然是一幅及时行乐的样子,它们并不钻进土中,也不躲在草丛里,中午太阳正好的时候,它们就在石头上得意洋洋地晒暖儿。一旦有惊动,它们就像夏天一样跳跃和腾飞,丝毫也不节约体力。


虽然它们这个样子不像过冬的,但还是引起了孙刚的好奇,它们到底能活到时候呢?


随着天气变冷,孙刚能看到的蚂蚱也越来越少,不过总还是有活的。


在孙刚的记忆中,蚂蚱是白露到秋分产卵,产卵之后,它们的生命历程就基本走完了。


孙刚小时候蚂蚱很多,成群结队的。所以那时候蚂蚱是常吃的美味。


但到秋后的蚂蚱就不能吃了。因为产卵以后的蚂蚱体内有蛆。掰开它的颈部,常常会有长了很长的蛆虫,这说明在它们的生命末期,即使一时还活着,但已经活得很不健全,它们不是被鸟吃掉,就是已经被其它昆虫预定为孩子的面包了。


这几天的观察让孙刚注意到一个现象,准备过剩的昆虫的成虫都蜕变得很晚。比如瓢虫是成虫过冬,它的准备过剩的成虫要到秋后才长成。蚂蚱也是如此。


其实原先孙刚也在深秋的时候在树上看到过蚂蚱蝻子,也就是没有蜕皮的蚂蚱的若虫,当时并没有在意,只是以为那是个别的蚂蚱了时令,现在想来,那就是准备过冬的。


可见蚂蚱过冬不是偶然,也不是个别品种的问题,而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蚂蚱过冬的方式很特殊。它从秋后蜕皮就不再吃,一直到春草发芽。


这倒没有奇怪,因为过冬的虫子大多不吃,因为天寒地冻的北方确实没有可吃,它们要度过严酷的冬天,就必须具有这样的本能。


问题是蚂蚱并不懂得节约能量,它们不但不蛰伏起来,而且在冬天最寒冷的冬至前后,飞行速度和高度和夏天几乎没有区别。


孙刚看到的能过冬的蚂蚱的颜色都是灰褐色,当然,在山草桔黄之后的山上,这是最好的保护色,这种颜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吸收阳光。


原来这些蚂蚱在整个冬天,都不蛰伏,只要天气晴朗,太阳一上来,它们就趴在石头的向阳面上晒太阳,那种姿态,就如同冬天农村里晒太阳的老人,它们的身体并不是直立,而是完全放松,肚皮横斜着朝向太阳,那样子非常惬意。


原来这些小是利用太阳来补充能量。能够如此享受冬天的昆虫,大概也只有蚂蚱了


如此放松的姿态,如此张狂的飞行动作,在草落石出的冬天,它们就不怕暴露目标而遭到天敌袭击吗?答案是不怕。因为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天敌在注意它们。


冬天是北方鸟类最少的时候。这时,候鸟已经飞去了南方,留在这里的,只有麻雀山雀喜鹊之类。


这些鸟的食谱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春暖花开的时候,虫子多起来,它们也需要哺育小鸟,这个时候它们是以肉食为主。


当过了哺育季节,秋天一来的时候,植物的种子成熟了,这时它们就得把食谱换。


喜鹊喜食高大乔木上的果实,如枣,槐豆等,麻雀山雀则喜欢草本植物的果实,如谷子高粱还有一些野草的种子。


天气越冷,它们越向村落聚拢,一则因为暖和,一则因为食物丰富。肉食类的鸟类大多分散活动,因为聚在一起容易造成捕食困难;相反,凡是鸟群落群飞的时候,都必须有丰富的食源作保障。


所以别看许多鸟并不离开北方,但一到冬天,蚂蚱实际上已经被造物主悄悄地从鸟类的食谱中删除了。


所以一到冬天,遍览群山之上,根本不见鸟的踪迹。“千山鸟飞绝”,不是因为天冷,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源。


184.


那一碗疙瘩汤的风情,冬天的蚂蚱


184.


那一碗疙瘩汤的风情,冬天的蚂蚱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