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摇头道:“急于出塞与辽国大战,乃虚耗国力无益之举。北方草原、辽东皆为蛮夷所居,若我国人口不能站稳扎根,就算大周能一时灭了辽国,也难以避免另有部族壮大。昔日匈奴、突厥被中原追赶几乎无处容身,不久便有契丹崛起东北。
治理北伐蛮夷,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战胜败之利,必得长久之策。”
……数日后,在魏仁浦等官员的支持下,郭绍下诏。朕以仁治国,幽云诸州初经战乱,朕悯百姓疾苦,今年秋季、明年夏秋二季(幽云)诸州免纳粮徭役;各州县囚犯,除罪大恶极者,皆赦其罪放归本乡。河北失地归复,禁官吏欺压、将士扰民,官将犯法与民同罪,子民皆为赤子……
河北诸州县乡里,百姓敲锣打鼓歌功颂德,比过年还欢喜。郭绍的威望影响力在诸州远超大周太祖,一时间名声好得出奇。
辽国暂时还控制的几个州,那些汉将汉军毫无战心,只等王师一到便寻机投降!
天下诸州的祝贺奏章,更是如雪片一样涌入东京皇城。
……杨业在雁门关聚集jūn_duì ,宣布了皇帝的圣旨,动员诸将士北伐云州。完全不用鼓动,将士便求战心切,只道终于可以出塞了!
周军正面大败辽军,武力收复幽州,国势之威早已得到了河东将士的认可。当年北汉国是向辽国称侄儿、臣子,当时很多人都不服,只是迫于形势,而今天下一统之势,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了现实,北汉国政权的影响力被人们抛弃得十分快。国家强盛,便容易凝聚人心。
杨业此时也非常庆幸,还好等来了立功的最后机会!
“陛下总算还没忘了末将。”杨业沉声说了一句,下边几个武将正在争前锋的机会。他心道自己一个降将,再不为朝廷立下可以摆上场面说的军功,今后连说话的份的没有!
部将道:“雁门关北边,朔、应、寰三州汉将闻幽州已为大周所据,上京又乱,已经和咱们悄悄说好了,只待河东军出雁门,便打开城门,一起杀光辽军守军!咱们先攻下三州,再大军北上围攻云州,迟早破城!”
杨业道:“河东军数万,距离云州最近,当然得咱们攻占云州;不仅如此,迅速攻占云州后,还可请旨调兵东进,策应禁军合攻武州!”
部将们议论纷纷,觉得比较有难度。朔、应、寰三州迅速攻下很容易,但云州是辽国重镇,阴山南部有肥美草原,归化(呼和|浩特)等地能动员大量辽军骑兵;云州辽军在援军可待的情况下,可能会拼命抵抗。
杨业不动声色道:“河东大军攻占朔州等三州后,大张旗鼓北进;再以偏师骑兵绕行至云、武(宣化、张家口附近)之间,桑干河上游,沿河西进,迷惑云州辽军……年初朝廷军器监调了一批新甲给河东军,骑兵便穿上新甲,再打禁军前锋的旗号,锣鼓齐鸣,大张声势,让云州辽军以为禁军主力与河东军大股围攻,吓吓他们。”
诸将连呼妙计,有人建议准备史彦超的旗号,因为大周皇帝亲征常用史彦超为前锋,那厮也是比较出名的人物。
杨业想起在东京和史彦超十分不痛快的经历,自己借他的旗号,今后会不会被那厮嘲笑……极有可能,说不定史彦超一句狐假虎威,能把杨业气出病来!
杨业道:“不用史彦超的旗号,董遵诲就可以,还显得没那么做作。董遵诲虽没有那么出名,但辽军中必定有人知道他也是周军前锋之一,明白之后会更加相信。”
……
一个月后,云州契丹贵族闻周军“几十万人马”两路进逼,桑干河上游尘雾蔽天、人马漫山遍野,要把云州夷为平地,将全部辽人的头颅筑为京观。急派人到阴山南面的丰州求援,不多久没得到回复,已是心急如焚。
当是时,云州一个汉官幕僚为契丹贵族出谋划策,建议他弃城逃跑!
契丹贵族又怕被治罪,幕僚却道:“如今上京的主人都被杀了,新君忙着进上京坐稳皇位,谁还顾得上云州?
大辽新皇才十三四岁,掌权者乃萧思温和耶律斜轸,急需各地诸部支持拥护。
将军乃契丹贵族,此时弃了云州事小,赶紧派人联络萧思温和耶律斜轸,言将军早已痛恨昏君,让大辽诸事不当、言路不通,而今云州孤城,上京也无人理会……将军愿意听候新皇号令,辅佐新皇在草原重振旗鼓。”
契丹贵族已很心动,犹豫起来。
幕僚急劝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河北诸州尽失,周军大军兵临城下,云州如何久守?萧思温等人此时最要紧的是对付反对他们的人,将军双手双脚拥护新皇,若是仍被治罪,萧思温如何拉拢各部?”
契丹贵族终于被说动了,赶紧召集人马收拾财物,一众人弃城就跑。
等到杨业到了云州时,那幕僚带着一群汉儿官吏云州百姓夹道欢迎。这座南北分界至关重要的大城,杨业兵不血刃没放一箭一矢,过来就接收了!
杨业顾不得庆贺,赶紧写了奏章,传令六百里加急向幽州报捷,声称自己连克朔、应、寰、蔚、云等诸州诸地,尽收河东北面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