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诸葛瞻的精明之处,不该透露的绝对不说。但站在刘谌的角度,却会让他误以为诸葛瞻乃是受他所请,故而答应一同上书弹劾黄皓,这笔人情帐,自然是落在了诸葛瞻头上。
刘谌闻言大喜,道:“此次魏军伐蜀,川中军民死伤甚众。为平息民怨,父皇拟于五日之后亲至太庙祭告天地,消灾祈福。小王筹划已定,届时便在祭告大典上表弹劾黄皓,姐夫以为如何?”
诸葛瞻没想到刘谌竟然能够想到在祭告大典时弹劾黄皓,倒是颇有些错愕。他自然知道祭告之事,这乃是当初朝廷收到姜维表章之后君臣共同议定的。祭祀太庙,平息民怨乃是国之大事,嗣主自然得亲自前往。刘谌选择在此时弹劾黄皓,一是符合时宜,二是当初黄皓曾以巫神之言糊弄嗣主,以致贻误军机,魏军长驱直入蜀中腹地,差点酿成亡国惨剧,刘谌此时旧事重提,又是在太庙当着昭烈皇帝的灵位,确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除此之外,按时日和路程计算,诸葛瞻派往汉中的心腹再有两日才能回到成都。待到祭告之日,刘谌先行向黄皓发难,随后自己跟着上表呼应刘谌,再有董厥和关彝代表姜维及军中众将一同上表向嗣主施压,再加上樊建、李骧等重臣随之呼应,黄皓纵有通天本事,也必然会被扳倒。
诸葛瞻心中明白,嗣主纵是再宠信黄皓,也绝不敢无视朝廷及军方几乎所有重臣的意见。更何况,自从黄皓以巫神之术糊弄嗣主之后,嗣主对黄皓的宠信已然大为降低。至于被黄皓笼络的其他朝臣,趋炎附势的原本就没有信义可言,其他的则多是迫于黄皓弄权,不得不依附之,倘若黄皓有难,只怕这些人不但不会帮他说话,反而会趁机倒戈,群起而攻之,痛打落水狗。
刘谌见诸葛瞻对自己的计划没有异议,心中甚是喜悦,笑道:“若能铲除黄皓奸佞,还朝廷清净,他日小王必将与姐夫共享荣华富贵!”
诸葛瞻心中暗叹,自然明白刘谌所说的荣华富贵,乃是暗指他成功谋取太子之位之后,对臣下的恩赐。只是,偏偏自己并不看好刘谌,倘若一定要让自己选择心中的储君,反而觉得一贯表现怯弱良善的太子刘璿才是最终笑到最后的人。只是,历来皇室成员对太子之位的争夺无不是波诡云谲,又有哪一朝的太子能够万事太平顺利登基的呢?
正事言毕,刘谌又和诸葛瞻说了一些不相干的闲话,这才起身回府。诸葛瞻将他送出府门之后,随即唤过诸葛尚,让他多多注意大理审查陈裕宗族的进展,同时派人知会关彝和董厥,各自准备不提。
此时皇宫禁苑那幢高大巍峨的宅院内,黄皓阴沉着脸颓然坐在正中那张紫檀木大椅上。下首侍立着两个年约二十来岁的小太监,见黄皓脸色冷肃,心中禁不住直敲小鼓,生怕黄皓会迁怒于自己。想起黄皓整治人的恶毒手段,两个小太监没来由地打了一个冷战,对视一眼,一声也不敢吭。
黄皓确是恼怒不堪。陈裕的失手,让他陷入了难以挽回的被动局面,虽说陈裕选择了自刎身亡,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诸葛瞻纵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此次刺杀他的幕后主脑,但并不表示他会就此放过自己。董厥在朝堂上与嗣主据理力争,便是表明了他们这些冥顽不化的死硬派的态度,虽说黄皓并不担心诸葛瞻等人会从陈裕家眷和族人中拿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但这至少说明诸葛瞻是铁了心要置自己欲死地。
黄皓此时已经明白,自己在对待诸葛瞻的事情上算是走了一步臭棋。虽说这些年来自己倚仗嗣主的宠信干预朝政,为所欲为,但说到底自己干的都是一些狐假虎威的阴损勾当,真到了关键时刻,嗣主的宠信不但没有成为护身符,反而成为了别人攻击自己的口实,偏偏自己却又无能为力。
今日朝堂议政,陈裕一案虽说表面上至始至终似乎都和黄皓无关,但明眼人心中都明白,黄皓输得一败涂地。至为关键的是,从结果上来看,嗣主最终选择了诸葛瞻而不是陈裕,这对于黄皓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事实证明,嗣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百般宠信自己了。
让黄皓恼怒的还有平日里那些和自己亲近的朝臣的态度。陈裕一案,自己固然是不能站出来为陈裕说话的,但至始至终自己的人没有一个敢站出来为陈裕说话,却很能说明问题——这些人平日里都巴结自己,顺从自己,甚至帮着自己为所欲为,但一旦自己有事,这些人却是第一个抛弃自己选择置身事外的。
呆滞地望着宅院外飘落下来的枯叶,黄皓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萧瑟。他心中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进退无路,生死只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