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施特塞尔和萨道义还有日本方面的谈判中中国的表现也确实像是杨司令说的那样,尽量让自己不发出声音。
在报纸上面全篇出现的都是俄国人有什么要求,日本人有什么要求,以及大英帝国和法国人对于这场谈判说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虽然谈判地点是在北京举行,中国却像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一样。
实际上中国志愿军在西伯利亚一直是唱主角的,对直上松原的日本jūn_duì 的攻击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吴佩孚犹如闪电一般的将直上松原五十万jūn_duì 劈了一个粉碎,歼灭了日军大量的作战兵力,将小日本的阵线和指挥系统彻底的摧毁之后中国人也没有在西伯利亚停下来,一路朝着远东方向那一批刚刚登陆的日军杀了过去。
这动作当真让日本方面惊慌不已,他们现在在远东的部队有将近四十万人,本来是准备投入西伯利亚战场的,可是中国人太快了。快到让他们现在在远东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继续往前不但救不了直上松原,很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搭进去。
可是后撤一样危险,因为他们速度没有中国人快,而且几十万人想撤回本土需要做的各种准备也是相当复杂的。随炳在东北已经摆出了出兵的架势,和从西方杀来的吴佩孚遥相呼应,仿佛要再把这四十万日军一口吃掉一般。
小日本真的慌了,如果让中国人在俄国战场上歼灭他们将近九十万陆军的话,大日本皇军估计几十年之内在中国人面前都翻不了身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吴佩孚当初决断的正确性,当西伯利亚成为了中国人的主场之后,直上松原的那批残余的散落在西伯利亚的部队中国人可以不予理会,这些日本部队已经陷入了西伯利亚的俄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其实吴佩孚非常想直接把直上松原给干掉的。但是杨小林说了,这战斗必须由西伯利亚自卫军来解决,中国志愿军只负责把日本人打趴下,最后砍日本人脑袋的事情。还是得让俄国人来做。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来帮忙的。上来一棍子把日本人撂倒,然后让俄国人按住他们揍就行了。杨司令一再强调,这是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战争。
松原君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部队被打散了,他除了身边的两个师团之外其他的部队他指挥不了。后路也被切断了。日军的后勤供应已经完全中断。
那帮俄国人真的没有多少战斗素质,不过他们现在是斗志高昂,在即将胜利的情况下他们对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日本jūn_duì 一个一个发起歼灭性的打击,依靠着中国人给他们提供的武器,大日本皇军今天被干掉一个联队,明天损失一个旅团,这样打下去真的不行。
最要命的是松原君不敢让日军集结起来对这些俄国人进行有效的反攻和阻击。一旦日军集结了一定数量的部队。这帮俄国人感觉自己打不过了他们马上就会走,然后中国的坦克就回来了。好比打架一样,一旦小日本想翻身,中国人会转过头来再给他们一棍子让他们继续躺着。
装甲集群的冲锋就是中国人手里最有力量的武器。到目前为止松原君已经找到应付装甲部队的办法,他的办法也得到了日本方面甚至全世界认同。但是没用,这救不了他。
松原君在给日本军方的建议中说的非常明白,对付中国人的这种速度极快而且攻击力极强的装甲集群,普通的步兵防御阵地是毫无效果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日本方面的装甲集群部队。也就是说你必须有那种机动性非常强的力量,在中国发起突然进攻的时候你能快速的去增援,用强有力的攻击来摧毁他们的攻击。
这办法说的很对,但是说了等于没说。别说日本的坦克技术比中国落后了整整一代,就算给他们这项技术,现在造坦克也来不及了。
日本方面已经做出了放弃这场战争的决定,而且就像杨小林战前估计的那样,日本军方不光放弃了这场战争,也放弃在短期内继续在陆地和中国抗衡的想法。
他们也不是傻子,就和当初杨小林暂时放弃海军发展是一个道理,日本人看出来在陆地他们已经不是中国的对手了,这个时候跟在中国后面和中国比着造坦克是很不明智的事情,特别是西伯利亚的资源被中国掌握之后,日本就算是倾尽全力恐怕也追不上。
既然追不上就不追了,与其用尽力气跟在中国陆军的后面追赶,不如把这力气花在海军的身上,让日本海军拥有更大的力量。只要日本的海军对中国有绝对的优势,那中国就算在陆地赢了一千次也无所谓,你奈何不了我,我却可以随时掐住你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