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果然是要不得的,十几颗剩下的“大满贯”最终无一命中目标,而国内的储备已经全部用尽,难道还得等国内的兵工厂新造出来?一阵无语的尼米兹甚至都忍不住要埋怨当初那些瓦胡岛要塞的设计者了......
无奈之下尼米兹只得命令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出战,虽然战列舰与同级别的海岸要塞对轰是很不明智的,但是太平洋舰队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共有36门406mm主炮,如果选好角度的话,只会被两座炮台的巨炮威胁到,而且那两座炮台还是当初曾被日军摧毁过的,由于日本工业基础不足,产能又被其他的军火项目大量挤占,没有多少余力重开406mm巨炮的生产项目,加之运输距离又实在太远,因此修复炮台后只是从其他炮台上拆下一根可用的将就着用。也就是说,那两座炮台的炮塔内都只有一门406mm巨炮,美军在火力上拥有高达十八倍的优势,未必就拼不过。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战列舰与海岸要塞对轰时即使输掉,也很少会被击沉,大不了开回船厂修理几个月而已,只要能够尽快拿下瓦胡岛,这个代价还是承受得起的。
可是与固定的要塞炮相比,船身的稳定性明显差了很多,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炮击的命中率,而依阿华级战列舰因其过于细长的舰身就尤其如此。更令美军吐血的是,当初他们修建的炮台防御极其坚固,坚厚的钢筋混凝土与装甲夹层几乎不可能击穿,只有准确命中炮管根部,或者炮弹直接从那道缝隙中钻进去、或者爆炸的弹片破坏要塞炮的身管令其在炮击时炸膛,才能将那两座炮台解决掉,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
最终美军付出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全被重创、其中一艘甚至差点没能及时拖到船厂的沉重代价后,也才摧毁了一个海岸炮台,令美军上下无不咬牙切齿。不过另外一座炮台由于炮管本就老旧,经过长时间的连续使用后终于不堪重负地炸膛了,而这时尼米兹都已经几乎想要暂时放弃攻击了,一时间“上帝护佑美利坚”的欢呼传遍了整支舰队,美军的士气由此迅速恢复。
解决了两个炮台之后,守军海岸炮的火力防护圈就变得不再完整,美军地面部队终于可以较为安全地登陆了,瓦胡岛要塞防御再强,从炮台背后进攻也会容易得多。然而日军的顽强却远远超出了美军的预料,他们不但战斗到了最后一人,以致于美军总共只抓到了几十个深度昏迷了的俘虏,并且每个炮台的弹药库内都留了人员在陷落前将其引爆。
结果美军为了夺回瓦胡岛付出了死亡和失踪逾5万人的高昂代价,对于瓦胡岛要塞防御体系来说至关重要的13座炮台却全都被日本人给炸毁了,而更加重要的船厂与码头更是早就遭到了日军的破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