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财务状况良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财务状况良好(2 / 2)

反腐抓贪是每时每刻都要强调的重要工作,保持官僚的廉洁,吏治才能行之有效。


群臣俯首赶忙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摇头说道:“聊回劳动报酬,军士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报酬,这是必然的。”


“时至今日,大明的军士待遇其实极低,即便是京营,折算下来,日给三分银,一月才能得一块银币。”


“再加上军属参与农庄耕种,出动时候的军补,零零散散,一岁折算下来,不过是十五块银币,也仅仅给了一家所需二倍而已。”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财经事务、劳动报酬去衡量的。”


朱祁钰说的是实情,虽然现在大明银币极少,一块银币在市面上消费能力能价值面值的二倍。


但是随着兵仗局压银币的不断增多,这种现象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金濂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这账目不能这么算啊!”


“从陛下登基以来,普赏、功赏、犒赏,折合下来,都每人至少给了十两银子了!这还不算功赏牌的赏赐!”


“那可是功赏牌啊!一枚头功牌现在市价五十两,还没人卖。”


“一枚齐力牌也要二两银子!”


内承运库太监林绣立刻就不愿意了,十分确定的说道:“那也是出自内帑,不关外廷的事儿,那是陛下赏的!自然不能算作是劳动报酬!”


外廷和内廷掐架这件事上,在廷议上很常见,在盐铁会议上,更是常态。


陛下一开口就是军士苦、军士穷,一说就是勉励维持。


他金濂一点都没看到勉励维持的样子,陛下内帑跟开了闸的运河一般,只要有功就是厚赏。


金濂可是征南总督军务,他可是和陈懋抵背杀敌,征南京营四万人,压根就没这么好的待遇!


“不过区区三百万两而已,前几天从曲阜拉来的银车就有一百多辆,三百多万两银子!你管陛下内帑干嘛,又不问你国帑借钱!”


林绣说话格外硬气!


陛下去年年底,因为银币封赏,周转不灵,借了国帑五十万,兵仗局压出银币立刻就还了。


否则大皇帝恩赏,压根不用国帑一分一毫!


卢忠擅长抄家,还专门训练一批嗅银子和金子的猎犬,还有各种银路上的人,一次抄家,刮地三尺?那是三丈!


这两年来,林林总总办了这么多案子,光抄家的钱,就够放赏了!


陛下被说放三百万两赏钱,再放两百万,内承运库依旧是金山银海,给京营放赏,放再多点内承运库也没啥意见。


他们作为太监,陛下刀子握的越紧,他们说话就越硬气。


大皇帝的内帑,财务状况极为健康,轮不到外廷来操心!


抄家发大财!


“区区三百万两?你说得轻巧,太仓三年也就三百多万两银子!”度支部王祜立刻说道,总不能让明公冲锋在前,撕扯的事儿,还是他们来。


朱祁钰伸出手打断了争吵,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又不是天天放赏,不常有,不常有。”


金濂那灯盏一颗灯芯的性子,看着内帑的银子哗啦啦的如流水一般往外流,就是心痛。


“还有什么问题吗?”朱祁钰打断了关于京营待遇的问题,把盐铁会议的内容拉回到了正事上来。


就像是商品价格由谷租、劳动报酬、利润构成的一样。


大明京营军士的家庭收入,由京畿农庄、太仓给粮、皇帝封赏三部分构成。


这其中,皇帝封赏可不算小数目。


京营军士但凡是有人头赏,最少捞一块镇宅的头功牌和赏银;没有人头赏,也至少是三倍每丁所需的劳动报酬了。


正如林绣所言,大皇帝财务状况良好,才会如此封赏。


度支部王祜才发现偏题了,赶忙俯首说道:“我们计省在计算劳动报酬的时候,总共发现了五个问题,比如我们发现刽子手的报酬比庖丁的报酬要高,但是他们的劳动强度完全不同。”


朱祁钰重重的点了点头,开始深入和计省沟通关于劳动报酬的细节。


比如因为分工不同、劳动难易、工作是否稳定、负担责任大小、劳动风险五个方面,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沟通。


比如军伍、放牧、营建都有风险;比如刽子手不稳定而且不体面,当然最近刽子手的业务的确很繁忙;


比如各种金石行当业务也不稳定;比如一些书记、算账等就是劳动难易;医者、金银匠、珠宝匠、军器匠责任重大。


“你这些问题,朕的第二册《国民财富论》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回头整理成册,制版试印之后,计省对于劳动报酬,就没有那么多的疑惑了。”朱祁钰笑着说道。


他当然不会让度支部、劳保局没有任何指导性的意见,就去肆意生长,抱着一个二倍、四倍、六倍,不分青红皂白定劳动报酬也是恶政。


王祜深吸了口气,面露轻松说道:“陛下圣明。”


吏部尚书王直一直在记录,终于谈完了劳动报酬正事,他俯首说道:“陛下,马上就要科举了,是不是可以增加一门算学,当然臣以为不计成绩,只是为计省遴选擅长度数之人。”


朱祁钰不住的点头说道:“善。”


大明的吏部终于在为国选仕这件事上,迈出了一小步。


“胡尚书,科举礼部那边有压力吗?”朱祁钰转过头来问道。


他一转头,就看到了胡濙又在奋笔疾书,好奇的问道:“胡尚书,又在写什么呢?”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