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婢女果然善于纺织,加上这水动缫车与手摇缫车有相似之处,只是稍加指点,她便能上手了。赵与莒人小个矮,爬到一个板凳之上,见她十指捻来拢去,有如蝴蝶绕花般,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
小翠也满脸通红地望着那婢女的动作,赵与莒父亲去世之后,因为家境渐窘,全氏与小翠曾纺织以补贴家用,故此她对缫车也不陌生。那个婢女从煮熟的蚕茧中挑出的丝头越来越多,当超过十个丝口的时候,小翠便已经这个样子,当超过二十个丝口时,她更是眼睛瞪得老大。
大宋此时使用的手摇式缫车,因为一只手必须摇动的缘故,再熟练的好把式,能看住十个便是极限了。
那婢女也是满脸兴奋,手上的动作越发地快了,一直挑出三十二个丝口,她才显得手忙脚乱,无法再兼顾更多,不得不放弃了两个。
保持兼顾三十个丝口的状态足有一柱香的功夫,就当小翠以为这是她的极限之时,那婢女又开始尝试增加丝口。这一次她增加的不快,又过了一柱香的功夫,才增加到四十个丝口。
“四倍……四倍!”
跟着义学学了算数的小翠,在确认那个婢女短时间内无法再增加丝口数目之后,有些口齿不灵的喃喃道。
普通的织女,第一次用这种水动缫车,便能四倍于一个极佳的缫纱好手,纺出来的生丝质地还更佳,这在小翠看来,几乎可以算是仙法神术了。
“若是奴家能多熟悉这缫车,定然能看顾六十个丝口甚至更多!”在又操作了一柱香之后,接到赵与莒的示意,那婢女停了下来,她原本姿色平庸,但此刻脸上红扑扑的,倒有几分风韵。
赵与莒点了点头,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笑容。他这缫丝机,与后世陈启沅(注1)所发明的缫丝机极为相似,他记得陈启沅曾说过:“旧器所缫之丝,用工开解,每工人一名可管丝口十条;新法所缫之丝,每工人一名可管丝口六十条,上等之妇可管至百口。”管六十条丝口,只不过是一般工人水准罢了。
即便是以六十条丝口来算,这一条缫车也六倍于当今最出色的缫丝工,较之一般平均水平,更是胜过十倍。这木棚下的水轮可以带四架新式缫车,也即意味着这里用上四五个人,便可抵四十个缫丝工人了。(注2)
“走吧,我们也回山庄。”
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意,赵与莒从缫车上取下一个部件——没有这个,水轮机便无法带动缫车运转。他轻轻掂了两下那木制的部件,心中开始估算若是在这里开个缫丝作坊的话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入。
与水力磨坊几乎不需要人工不同,这里必须有五到六个人,考虑到保密,人数还要更多,故此人力成本会更高些。不过,生丝比起面粉利润要高得多,也无需担忧销售之事。绍兴和附近几个府都以蚕桑丝绸闻名,包括监安在内,有不少民家无地,专门购丝织绸为生,被官府称为“机户”、“机坊家”、“织罗户”,他们对于生丝的需求量极大。
注1:陈启沅是我国近代的爱国华侨、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和发展,标志着继缫丝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百度搜来的。
注2:事实上远不只此数,宋时秦观作的《蚕书》里画了当时的缫车,一个人同时只能挑起两根丝,以此算来,用了新式缫丝车之后,一人可抵三十人,当然,这一人必须是熟练女工。作者对缫丝的了解都是来自于书本,或有不确之处,还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