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与高寒现在也不是说就一定要筛选出多少个编辑补充到编辑团队里面去,他们绝不会因为需求大就放松要求,因为培养一个编辑是十分不容易的,在决定吸纳进来之前,他们必须保证这个人是值得去培养的。
所以其实收进来几个人完全取决于这些来应聘的人自身的质量,若是只有一个合格,那么林南就只收一个,如果有十个合格,那么林南就收十个。
编辑招聘虽然吸引了很多的人来投简历,但是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简历林南扫了一眼之后就排除了,因为根本不适合,而且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看就知道是投简历玩的。
林南在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就专门找了几个人来审核简历,把那群不正经的先筛出去,这为他省下了不少的工作量。
一周之后,林南和高寒就在很多分简历之中留下了十四个人,这十四个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然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很快,这十四个人就来到了南山影视公司,在公司里,林南和高寒作为面试官见到了这十四个人,在一一交流了一番之后,林南和高寒最终留下了四个人。
有了这四个人的加入,编辑部里的压力就会少很多,再加上现如今投稿的稿件被金华分过去了一部分,所以这四个人进入到了编辑部之后编辑部也是能够正常运行了。
在解决了这件事情之后,林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又再一次回到了原创微电影大赛那边,原创微电影大赛至今已经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而林南也是从中选出了几分特别感兴趣或者比较看好的参赛选手。
毕竟参赛要求选手们或者写出自己想要表达拍摄的故事或者自己拍摄一小段短片,所以可供林南参考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而这几个被林南选出来的自然就是重点关注对象了,现在距离第一轮结束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后期肯定还会有让林南满意的作品或者点子,从中选出二十个人绝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如今看来有很大的记录还要增加第一轮过关名额。
最让林南感到庆幸的就是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暂时没有人在这个事情上和他对着干,因为起码在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完全没有任何的收益,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能挖掘出几个还算不错的草根剧组,但是剧组这种东西本来就只对影视公司有用。而绝大多数能掏得起几千万办这个比赛的公司基本都不缺人,有这个钱他们还不如直接拍一部电影呢。
其实林南也不是没想过去电影学院招学生,但是一来那些有本事的往往早就被五大巨头抢走了,二来就是其实一个学校一届能够培养出来的导演型人才真的没有几个,而且质量还不保证,与其去学校和五大巨头抢,林南觉得还是把目标放在民间靠谱点,起码到目前为止活跃在影坛的那些著名导演似乎还真没有几个是科班出身的。
三月底,公映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的《电锯惊魂》第二部终于是结束了公映,根据从二十世纪福克斯得到的回馈以及欧美媒体的报道来看。《电锯惊魂》第二部成绩依旧火热,而且隐隐还超出了第一部一头,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牵头举办的七国巡回首映礼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只是现如今全球总票房还没有结算出来,所以《电锯惊魂》第二部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成绩林南也是拭目以待。
统计工作进行的很快。在电影下架后没几天,《电锯惊魂》第二部的总票房信息就越过太平洋从美国传到了林南的眼前,看着眼前的数字,林南还是微微有些发愣。
一点九五亿美金!
一点九五亿美金是个什么概念?兑换成华夏币的话就是十二点六亿啊!
这可是一笔让林南也暗暗咂舌的巨款,他原本的预计是《电锯惊魂》第二部肯定比第一部强,但是应该也强的有限,所以能够取得一点四亿美元的票房就差不多了。
但是林南没想到的是《电锯惊魂》第二部居然比第一部强了这么多。,按照当初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分成协议,林南这一次单单票房收入就起码能够拿到四亿左右!
四亿,这可是大赚一笔啊,《那些年》即便那么火热带给林南的票房收入也只有两亿两千万左右,这让林南不由长叹一声。果然想赚钱的话还是得放眼全球市场!
虽然华夏的电影市场比起另外一个世界来要强得多,但是肯定也不能和整个欧美加起来比,而林南如今的计划很简单,在国内维持自己的名气,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出击国外。而目前在国外林南也就单纯的是为了票房了,所以还是拍一些商业电影实在一点。
《电锯惊魂》第二部的高票房自然是在国内又火了一把,而网络销售版权和dvd销售也是早就谈妥的,在电影公映结束之后也借着票房这股东风正式上架销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喜悦也是稍稍冲淡了林南前一段时间心中累积下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