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汉世祖> 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2 / 2)

政事堂下的诸部司,最瞩目的,当属财政司了,而独立性性更强的,则是枢密院了。搞了那么多年的军政分离,大方向上,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虽然,并不可能做到彻底,在当下的时代,也不现实。


一直以来,枢密院虽然也收政事堂的领导,但基本上算是自主其事,在具体的军政事务上,政事堂也很少插手。


当然,枢密院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政事堂的支持,在与财政、兵部、吏部之间的事务交流上,还是很频繁的,尤其是兵部。


因此,朝中有什么影响变动,枢密院也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而作为枢密院首脑的李处耘,受那股风气的影响,也被影响到了。


枢密院内,散发着权力气息的公案后,枢密使李处耘正埋头审阅着各地上报的军机事务,表情十分严肃,一张脸就像被这寒冷的天气给冻住了一般。


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也感觉到,自己在枢密院的时间不多了......


他上位枢密使的时间,与赵匡胤同期,都是北伐之后的事情。赵匡胤管个兵部,刘皇帝都要换任,而况于主管全国军机的枢密院呢?


李处耘担任枢密使的时间,乃是历任中最久的,就这一点,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而在他任职的这近十年间,也是勤勤恳恳,处置全国军机,一向有条不紊,少有差错。


并且,出了日常公务外,功绩也是斐然,统一、河西、安南、流求、大理,都可以算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


就李处耘个人而言,是舍不得离任的,位高权重是一方面,想籍此继续施展才干则是另外一方面。只不过,这由不得他。


心理的变化,体现在李处耘的脸上,大地就是比寻常更严肃的表情了。不过,做起事来,李处耘仍是一丝不苟的,不敢有所疏忽,即便距离卸任不久,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大概是做此想法吧......


终于,生硬的面庞上,流露出了一抹笑意。手中的汇报,来自河西,都将杨廷璋上奏,打垮了黄头回鹘最后一支反抗力量,回鹘之患已平。


这黄头回鹘,自然是甘州回鹘的余孽了,当初朝廷收取河西,逃掉了一部分回鹘部族,人数不多,迁徙到瓜沙西南地区。


事实上,若是他们安分些,游牧休养,朝廷未必会穷追猛打。关键是他们不安分,联合周遭的吐蕃人,数度侵扰河西,杀掠汉地,实力最强大时,竟搞出了近四千控弦之士的阵仗。


这自然是大汉所不能容忍的,河西都指挥使杨廷璋,这些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扫灭之。前前后后,出兵有十几次,虽杀俘不少,但都没能竟全功。


不过,这黄头回鹘,一味的劫掠侵扰,不求休养,可得一时之势,却不可长久。在汉军的连番打击之下,也逐渐消沉,趋于式微。到开宝六年秋,原本五个主要的反抗部族,也只剩一部了。


于是,杨廷璋再度发起了一场长途突袭,斩尽杀绝,顺带着,把高原上一些不臣的吐蕃人也给打服了。至此,河西又消一患,这对李处耘而言,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心情带着喜悦,拟好移转兵部的批文,将功赏之事交出去。原本,李处耘是准备进宫,亲自去向刘皇帝报喜的,不过,还没动身,他又收到了一份喜报,比起手中的奏报,份量可要重多了。


也可以预料的,西南上报,大理国彻底放弃治疗,投降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