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13章 货币改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货币改革(2 / 2)

崇祯心说你还是过于保守了,准备金哪里用得了四五成?


一旦银票的信用建立起来了,两成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挤兑是不可能发生挤兑的,就算真的挤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直接跟足色银脱钩就是了,到时候已经用惯了银票的官绅百姓不可能倒退回去重新用银子。


因为银票相比银子方便太多了。


只不过这些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笑了笑,崇祯又道:“除了发行银票之外,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成色属实太杂乱,而且使用银子还需要称重,属实不方便,朕以为,有必要发行统一规格并统一成色的银币,银币的额度可以分为三种,一元、五角以及一角。”


“其中的一元银币,价值相当于一两足色银。”


“五角相当于五钱足色银,一角则相当于一钱。”


“此外还需重新铸造铜币,币值分为五分及一分。”


“之前的铜钱仍可以使用,十文铜钱相当于一分铜币。”


顿了顿,崇祯又道:“今后,未经铸造的银子将不被允许作为钱币在大明境内使用,洋商若想要与大明做贸易,也只能拿黄金或者白银到皇家银号换取等额的银票又或者银元,然后才可参与货物之贸易。”


崇祯的这一手那是所图乃大。


他是冲着收取铸币税而去的。


而且,崇祯想要收取的不仅仅只是伪顺、建奴以及周围国家的铸币税,而是打算把整个世界的铸币税都给包圆。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眼下还是先把银票银币和铜币给做出来。


说此一顿,崇祯又对辎重科给事中朱舜水说道:“朱舜水,明天上午,你把债券印刷作坊的东家,朕记得是姓许,是吧?”


“对,是姓许。”朱舜水忙道,“歙县书商许国。”


“对,就是他。”崇祯点头道,“你把他叫过来,再让他把印刷坊内手艺最好的油墨匠以及微凋匠一并叫来,咱们商量一下银票的防伪手法。”


“是。”朱舜水恭应道,“明日一早臣等准时过来。”


“好,现在接着说正事。”崇祯又扭头对马鸣騄说,“内务府的家底现在大约是三亿,今年账面上的盈利是五千万两,是吧?”


“是。”马鸣騄道,“圣上从云南所得财货则未计入。”


“从云南所得财货还无法变现。”崇祯道,“那些珍宝都还在半路上,等到运回南京,怎么也得明年的正月之后,变现更要到三四月间。”


汪胡两家可没有财力直接买下价值五千万两的珍宝。


所以,肯定得等到汪胡两家先处理掉大部分珍宝之后才能兑付银子。


马鸣騄又道:“那么,湖广各藩、靖江王以及黔国公名下之府邸以及庄田是否入册?若入册则作价几何?”


这些府邸以及庄田若是入册,也算作内务府的盈利。


“这些府邸还有庄田你就别惦记了。”崇祯一摆手道,“都交给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藩司衙门做改土归流及安置镇兵之费用了。”


“好吧。”马鸣騄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马卿,你也别失望。”崇祯笑着说道,“就算是没有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这些藩王府邸以及庄田,云南这一仗内务府也是赚了的,朕早已经算过了,这一仗内务府总共只花了不到五百万两,但是从云南得来的财货之中光现银就有八百万两,此外还有价值五千万两的各种奇珍异宝,所以说内务府怎么算都是赚的。”


到这里,崇祯才总算明白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什么能够壮大。


因为放开了手脚之后,打仗是真能赚钱,而且能够赚大钱。


黔国公就已经这么肥,崇祯真无法想象,李自成和张献忠从河南、湖广、四川、陕西以及山西的藩王手中抢了多少银子和奇珍异宝?


这些奇珍异宝的价值加起来真无法想象。


当然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怕是难以变现。


“圣上,是臣贪心了。”马鸣騄笑着说道。


摆摆手,崇祯又问道:“军械准备得如何了?”


马鸣騄忙道:“回圣上,4寸炮已经造好了200门,其中20门已经被圣上带去云南,另外180门也已经送到了湖广,燧发枪总共已经造好了约2万支,其中15000支已经发往湖广交与新军,剩余5000支还在内务府的仓库里。”


“200门4寸炮,2万支燧发枪还是有些少了。”崇祯叹息道,“这点储备,还不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北伐,而只能发动小规模的袭扰战。”


马鸣騄连忙说道:“圣上,今年各家兵工厂的产能就可以翻倍,也就是说,到明年年底的时候,新军就可以拥有5万支燧发枪外加1000门4寸红夷大炮,到那时候,就可以与建奴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


“要与建奴决战,光有武器可不行,还得有粮食。”


崇祯又道:“马卿,内务府总共已经攒少多少粮食?”


马鸣騄脸色变得有些难堪:“圣上,粮食已经只剩40万石,减少了10万石。”


朱慈烺闻此忙说道:“父皇,此事都赖儿臣,是儿臣从内务府紧急调了10万石粮食去松江府平抑粮价,可最终……”


崇祯说道:“最终这些粮食都被粮商买走了?”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父皇。”朱慈烺有些苦涩的道,“父皇,那些粮商真是太奸诈了,他们专门雇了人在内务府指定的米铺之前排起长队,最后真正要买米的百姓根本买不到米,所有的大米都落入到了粮商手中。”


崇祯脑子里一下浮起三百年之后的相似一幕,投机倒把嘛。


如此说来,这些商贾的秉性真是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些人还真是什么银子都敢赚,这也就难怪会有晋商暗中倒卖粮食以及情报给建奴。


朱慈炯又道:“父皇,不如直接给应天巡抚金铉下一道中旨,令其出动操江镇标兵将这些囤积居奇的奸商抓起来。”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