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想闻言丢掉树叶,转过身看向赵诗诗,很随意的说道:“随便看看,听说森林里野兽比较多,我看看这附近有没有野兽的痕迹,要是有的话,到时候我们也好小心些。”
赵诗诗也没怀疑,随口说道:“野兽应该会有,我之前看到有黑影,也不知道是不是野兽。”
叶想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赵诗诗说完之后,看向叶想的皮肤有些羡慕的说道:“叶想,你的皮肤真好,比我们女人的皮肤都要好,真不知道你是怎么保养的。”
“我一个大男人,怎么会保养皮肤,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皮肤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和修道有关系吧!”叶想说道。
叶想的皮肤真的很好,自从叶想开始修炼之后,每一次的突破,叶想的身体里都会排出一些毒素,再加上叶想平时修炼是吸收天地灵气,天地灵气都是从皮肤和嘴巴鼻子进入体内,随着吸收灵气的时间越长,他的身体也受到灵气的改善,本来只是一般的皮肤,变得越来越细腻,而且白皙娇嫩,根本就不怕太阳晒!
另外就是他身上的气质,越来越超凡脱俗,按照道家说话,这是蜕凡的过程,无法避免的。
不过也是叶想平时不怎么出去,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叶想的气质,再加上叶想现在又步入了宗师境界,所以气质也是能够收敛一些了。
“修道?修道能有这么好的皮肤?真的假的?”赵诗诗怀疑道。
“修道乃是吸收天地灵气,祛除体内的杂气和毒素,时间久了,体内的杂气和毒素自然也就随着减少,皮肤自然也就会好了。”叶想说道。
“修道还有这功能啊?不过这个听着怎么那么像是气功?”赵诗诗说道。
“差不多吧,气功算是修道的低级版本。”叶想说道。
其实,气功也算是修道的一种,只不过这个版本有些低而已。
气功发源于华夏。气功在华夏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华夏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
《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
虽然华夏的气功,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气功这个词的出现时间并不是很早,它首先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
据考察认为此书不是许逊亲自所著,因为书中有很多气功术语都是宋朝以后才开始用的,所以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宋朝。在释僧祐《弘明集》弘明集卷第十二:则理同造化夫陶铸敷气功则弘矣而未有谢惠於所。
晋朝以后,宗教在华夏兴盛起来了,宗教利用了气功,把气功神秘化了。本来气功是练气修德,很具体很实际的,可是宗教化以后,就追求修炼成神、成仙、成佛了,这么一来,气功的科学本质没有了。
但如果翻开华夏气功史,可看到就在晋、隋、唐这一时期,有很多古人用气来命名的著作,如《气诀》、《气经》等,书中写的都是练气、用气的内容。
《气经》中讲了几十种练气、用气的方法,连发放外气的方法都有,叫“布气”。以后的宗教淹没了气功,气功的名词就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