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大宋用其其丰富的步兵战术,碾压对手。将西夏留在河套的汉人组建的jūn_duì 都给灭了。
可安焘还有个疑惑,毕竟兴庆府周围的城池是西夏最为富庶的地区,这些富庶之地,西夏的部族无法染指,但却被西夏皇族死死的控制在了手中。如果西夏王族势力不走。那么结果还很难预料。安焘询问:“李氏的实力还在,身为西夏皇族,他们怎么可能不重视祖宗之地?”
没错,西夏李氏的陵寝都在河套。西夏的部族走了,西夏皇族不走,还是没用。
李逵笑道:“学士,你也知道西夏的部族都是游牧民族,他们要是见到了比甘凉更好的草场,更旷阔的土地,他们还会想着回到河套吗?你总不能指望他们会放弃游牧,去种地吧?就连李氏控制着西夏一半的骑兵,也不放心这些在外的jūn_duì 。只要西夏的部族不回来,李氏能不去?去少了好不成,最后河套空虚,咱大宋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再说了,李氏要是真走了,他们还能回来吗?党项其他不足不想回来,西夏的李氏也只能在西域耗着。到时候,说句不好听的,李氏的祖坟被人刨了,他们也不敢回来。一回来,党项八族就能分裂,李氏承受不住这等损失的损耗。只要西夏西进,大宋拿下河西走廊,他们绝对回不来。”
这是阳谋,安焘沉默了。
原先李逵在朝堂上的风评真不好,他和苏颂搞在一起弄什么大钟,钟楼。然后发明了火炮,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李逵是个会点技艺的憨货。可是这家伙隐藏如此深,对于文人来说,能够颠覆一个国家的基业,绝对是超一流地人才。
就像是当年的张元。
张元的才能要是不被李元昊认可,也没有帮李元昊立国,他不过是在大宋连做官资格都没有的寒门书生。
正因为张元帮忙李元昊立国,还接连辅佐李元昊大败了大宋,这才让仁宗皇帝重视起来。
也就是张元之后,大宋科举做出了改变,只要是进入殿试资格的贡士,没有了黜落这个规矩。要不然,之前的科举,殿试的淘汰率是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科举虽然达到了鼎盛,但也被称为最难的科举的原因。
张元被屡次卡在了殿试最后的一步,说明张元的才华,其实在北宋的学子之中绝对不是第一流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怀着对大宋不满的学子,去了西夏就给了大宋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一击,也让仁宗皇帝眼冒金星。
相比张元辅佐原本就怼大宋有二心的李元昊,李逵的筹谋比张元更恶毒。这就像是蛊惑好兄弟去开创事业,最后好兄弟傻乎乎的走了,留下媳妇房子田地都给他霸占了。
安焘不由的想到了一个传闻,也算是传闻,就是邢恕当初和李逵一起在太后宴会上闹事,最后促成了皇帝生母朱氏受封太后。
什么宣仁太后的遗诏。
什么伦理纲常。
这些都不过是幌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玩意就是一片遮羞布而已。
可邢恕在李逵被驱赶出朝堂之后,这货就怂了,各处宣扬是李逵蛊惑的他。当然这话是私下里说,目的也是传到向太后耳朵里。同时也让将门外戚对他有好感。毕竟邢恕在文官之中的风评比李逵都差,想要找盟友真不容易。
安焘意味深长的看向李逵,嘴角的胡须多次抖动,似乎有话要问,可能是碍于情面,或是难以启齿,这才忍住。可最后,他还是问了:“人杰,邢恕在汴梁的宴会上说,当初你逼着他大闹太后寿宴,不会真的是你的主意吧?”
以下犯上,这种评语李逵这么可能认?
李逵指着自己的大黑脸,对安焘叫屈道:“冤枉啊!学士。下官可是贫寒出身,故里乡风纯朴,哪有那么多心机?太后遗诏这种隐秘,你觉得小子能接触得到?”
安焘呵呵一笑而过,他显然不信。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太后遗诏是假的……
不过,李逵的能力被安焘认可了,之后的谈判,安焘越来越倚重李逵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