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在明知金陵城注定要陷落的时候,她没有答应士兵们要求血战到底的决定,而是劝他们先保存实力,全体走水路撤出金陵城,等养好了伤,制出了更新式的□□,才能去杀更多的鞑子。而且等鞑子进了城,发现一个秦兵都找不着的失望愤怒,远比再多杀他们几个人头更能挫伤他们的士气,更何况,因为城中留下来的人的自动请愿,她还另有布置。
她当初虽烧了一部分船只做幌子,实则暗地里藏了几十艘船,不足之数则将门板之类的拆下来拼成个木筏,一夜之间便将城中所余的八千多将士全数运出了金陵城。
但此时随她往江阴而去的只有三千余人,其余四千多名伤势较重的兵士,她沿途安排他们到临近的村镇上先行养伤,秦军总有一天会打回来收复金陵,那时若他们便是安在这里的一支奇兵。
采薇早在做出替夫守城的决定时就已经将这一切谋划好了,先做出破釜沉舟的样子来,再设计废了豪铎一半的红夷大炮,这样才能至少坚守半个月,然后趁鞑子没有防备,夜里走水路从秦淮河出城到长江,再沿江而下行到江阴,由江阴的入海口入东海,再向南行,由海路到泉州。
甚至早在她想出如何守城之前,她就先想好了由水路而走的这一条退路。她先前安排秦斐他们走的路线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最快最节省时间的一条路线。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更为安全的一条路线。仇五当时曾问她为何不走杭州到建宁再到泉州这一条直线陆路,却要绕那么一个弯子。
因为她怕如果走陆路的话,一旦人心有变,只消有那么一两个想要投靠鞑子的汉奸官绅,便会对秦斐的安危造成极大的威胁。
自从鞑子入侵华夏大地以来,最让她痛心疾首的便是燕秦明明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马粮草,可是除了一些矢志抗金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外,更多的官绅将领却是对鞑子不战而降,甚至主动上书请降。
京师之地的那些文武大臣、官员士绅们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高自成的大顺军占了燕京城,他们纳头便降,等到鞑子攻进了燕京,他们立刻又对新主子跪倒称臣,简直毫无半点节操可言。
若不是北地的官绅投降鞑子投降的如此干脆彻底,且投降之后一心效忠,仅凭鞑子那数十万人的国力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北方,跟着就大举南侵。
鞑子最初刚攻入京师时每每上阵都是他们的八旗子弟,可是现下,每当他们在江南地界上攻城掠地时,替他们打头阵的往往不再是金人,而是投降过去的汉兵。攻打金陵城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天禄、杨承祖那两个可耻的降将。
那些投降过去的汉兵,为了向他们的异族新主子表忠心,一个个在战场上骁勇无比地对着他们自己的同胞兄弟狠下杀手,反为敌寇效犬马之劳。实是让人痛心疾首、悲愤莫名。
早在金陵被围之前,采薇就已经得到些消息,知道早已降金的那些官员将领私下里给江南各地的将官写了不少劝降的书信,且不少官员都对投降鞑子有些蠢蠢欲动。
所以采薇实在是不敢让秦斐途经那么多州县走陆路。这条水路在二十多天前来说,可说是最为安全的一条路线。只是如今,在金陵城也沦陷的情形下,只怕江南的人心局势会更加动荡不安,再从这条水路走,怕是也会有些凶险,尤其是她还带着这三千兵士。
若是她只带着红娘子和甘橘,再带少数几个从人,扮成普通人低调而行的话,便是从陆路走也比走这水路安全许全。
可一来她不能丢下这些誓死追随她的将士不管,二来她也想尽快赶到泉州见到秦斐。
因为她知道,此时的秦斐肯定早已从病中清醒康复,即使有她写给他的那封信,她也仍怕他会因为担心她的安危,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不管不顾的跑来寻她。
所以,她一定要尽快赶到泉州,回到他的身边。不只是因为他此时正在疯狂地思念她,更是因为在她心底,她也是一样的相思如狂,只想早一点再看见他安好的容颜,再被他坚实有力的臂膀抱在怀中。
虽然之前她也曾目睹过两军交战、血肉横飞的残酷,可是那时有他在她的身边,只要有他在,她就什么都不怕。可是坚守金陵的这十七天,她却需要独自一人去面对战场上所有残酷的一切,再也没有他温暖坚实的臂膀给她依靠。
虽然她挺过来了,硬是咬牙硬撑了下来,不但漂亮地狠狠打击了鞑子的嚣张气焰,还全身而退。可此时的她,只觉得身累心累,整个人都疲惫无比,只想伏在他的怀里尽情的小憩那么片刻就好。
然而某些时候,造化就是如此弄人,你越盼着什么,它反而离你越远,你越怕着什么,它反而会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