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女生频道>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七十八章 义渠胜,汝的好事上门了(第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八章 义渠胜,汝的好事上门了(第一更)(1 / 2)

春天到来,定西城外的大草原终于也回复了生机,碧绿无垠的大草地上许多牛羊马匹在定居点的附近游荡着,几名小牧童骑着小马驹你追我逐。


“杀!”一名大约七八岁的小牧童驾着一匹比自己高不了大多的黑色小马驹,挥舞着手中不知从何处捡拾而来的枯枝,有些脏污的小脸上是兴奋无比的表情,在呼呼的春风之中喊叫着:“吾乃李牧大将军座下具装甲骑兵,那胡人还不快快前来受死!”


在这牧童的对面,另外一名牧童同样也是神气无比,手中拿着一把在风中有些摇摆的干草剑,高声呼喝:“呔,吾才是李牧大将军座下之具装甲骑兵,汝竟然冒充吾?且看吾如何将汝诛杀!”


几名女童在一旁为他们摇旗呐喊。


“冲锋,冲锋!”


“万胜,万胜!”


“哎呀呀呀呀呀……”


听到了女童们的喊声,两名小童越发的挺直了身躯,小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认真的神情,双腿紧紧的夹着马腹,一副不取胜利誓不罢休的态度。


在其余牧童们的高声助威声中,两匹小马驹擦肩而过,其中一名牧童的枯枝重重的打在了另外一名牧童的胸膛上,将其直接打下了马。


在落马牧童的嚎哭声中,获胜的那名牧童得意洋洋的挥舞着手中仅有的半把木剑,朝着其余正在欢呼拍手的牧童们吼道:“从今天开始,吾就是真正的具装甲骑兵,且让吾来守护汝等的安宁吧!”


不远处策马而立的义渠胜看着面前的这一幕场景,脸色十分的古怪。


而在义渠胜的旁边,李牧则是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切。


看着那名正犹如一名得胜归来的大将军一般骑着马来回接受着同伴们欢呼的牧童,义渠胜只感觉心中的违和感越发的强烈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这些孩子明明都是胡人……见鬼!”


一堆胡人打扮的孩子,此时此刻心中却以成为一名具装甲骑兵而欢呼雀跃?


这让同样身为胡人一员的义渠胜感到十分的不爽。


“胡人?”李牧哈哈一笑,十分严肃的对着义渠胜说道:“孔子有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现在这些人都是赵国之子民,既然是赵国子民,那么理当以加入具装甲骑兵而自豪!”


义渠胜闷闷的翻了一个白眼,道:“别以为我义渠胜没有在咸阳念过书,你李牧什么时候信了儒家?”


李牧耸了耸肩膀,道:“不,吾只是觉得用这句话来反驳汝很有道理。”


义渠胜:“……”


事实上义渠胜并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其实是赵丹说给李牧听的。


吃了没文化亏的义渠胜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和李牧纠缠,而是开口问道:“你今天叫本王前来,究竟有什么事情?”


李牧哼了一声,道:“不要在本将军面前摆汝那个胡王的破架子,不入中国不修礼仪,说话你你我我的如此粗野,可耻!”


义渠胜摇了摇头,道:“嘿,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中原人的企图,当年我们也是被秦国人统治过的。你们无非就是想要用文字和习俗同化我们,让我们在几代人之后彻底的忘记了义渠人的身份,成为你们中原人的一份子,对吧?如果我真的修了你们的什么礼仪,那么义渠国就真的是大祸临头了!”


李牧十分惊讶的看了面前的义渠胜一眼,显然根本没有想到在自己心目之中五大三粗脑子一根筋的义渠胜竟然能够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作为赵国北方经略使,李牧的职责虽然是主掌军务,但是由于赵国北方七郡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胡人子民的教化同样也是李牧的范围所在。


赵国想要称霸华夏乃至未来继续向北扩张领土到草原之上,这些胡人子民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但养虎为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必须将这些胡人子民慢慢的教化,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赵国人”这个身份。


对于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胡人子民来说,什么圣王文教那就是扯犊子的东西,让一群从小就骑马射箭的孩子去提笔写字之乎者也,这不是扯淡吗?


那该怎么办?


其实早在赵武灵王时期,这位雄才大略、堪称前无古人的赵国君王就给出了答案。


“胡骑行动飘忽,若欲驱逐之,或臣服之,非徒兵足以胜任。”


在这之后,赵国就开始一代代的在草原之上推行起同化政策来。


由于赵军的强大,几十年来一代代胡骑不停的加入赵国大军之中作战,在这个过程中胡人们也开始加速的融入赵国。


对于草原上的子民来说,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是赵国人还是匈奴人还是林胡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人,只要能够活下去,能够成为强者,那就够了。


也正是在这一代代的同化之中,这些胡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慢慢的像赵国人靠拢,而赵国人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更是大大的拉近了和胡人之间的差别,赵国也由此成为了胡汉融合的最佳范本——至少在战国时代是这样的。


和匈奴、东胡乃至后来历史上草原上的诸多霸主相比,赵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文化。


正是因为有文化,所以中原王朝的华夏文明才能够一直不断的持续下去,而北方的大草原上只能够崛起一个又一个的彗星,或短暂的数十年,或稍长的数百年,但终究也逃不过一个黯然谢幕的下场。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