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些家伙们害怕李牧随着手中军权的膨胀而走上造反的道路。
只要将李牧调回邯郸,那么赵国中央就有一千种办法给边骑军团慢慢的掺沙子,从而分化边骑军团,保证边骑军团不会被李牧一个人独掌。
这样的话,就算李牧日后真的有什么不臣之心,那么被分化的边骑军团也不足以支撑李牧的这种野心。
想清楚原因之后的赵丹不禁有些哑然。
照理来说,猜忌有军权的大臣这是君王喜欢做的事情,怎么寡人都还没有猜忌李牧,这些李牧的同僚们倒是先替寡人猜忌上了
要知道在李牧的身边可是有着大量的胡衣卫密探潜伏的,这些人一方面在暗中保护着李牧,同时也起到一个监视和了解李牧的作用。
这么多年下来,赵丹自认为对于李牧已经足够了解。
这就是一个很纯粹的jūn_rén ,他更喜欢的是在战场上征服敌人,对于政治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野心。
而且从历史上来看,赵国的北方部队一直都被掌握在李牧的手中,可是李牧从来也没有任何的造反之心。
想到这里,赵丹不由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李牧是不会造反的,这一点赵丹心知肚明,但是却没办法开口解释。
怎么说,难道说寡人看过后世的史书,李牧直到死前都没有造反这理由也没人信啊。
而且也不能够打马虎眼含混过关,毕竟现在可以说是几乎所有的龙台重臣都不希望李牧继续独掌北方军权,这么大的反对声浪是赵丹这个赵国大王也不能无视的。
不得不说,几名大臣的建议还是很有可取性的。
历史上的赵国之所以让李牧独掌北方军权,那是因为北边有匈奴、东胡和燕国这些敌人,由于消息传递的不便,集权在李牧手中才能够让李牧临机专断,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兵力应对敌军入侵。
但是现在匈奴被打跑了,东胡根本不敢南下,燕国也被灭掉了,再给李牧这么大的军权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只不过赵丹出于对李牧的信任并没有想过这一点,直到今天被大臣们群起进言为止。
赵丹沉思片刻,随后开口说道“若是将大都督调回邯郸,那么诸卿以为有谁可以取代大都督的位置镇守北方”
平原君赵胜听到赵丹这般说法,脸上也是闪过了一丝喜色,赶忙开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庞煖将军曾经多年在燕国,和诸胡也打过不少交道,更有指挥骑兵作战的经验,乃是出镇北方的最佳人选。”
虞信轻轻的哼了一声,并没有开口说话。
不是虞信不想争,实在是布衣派没有人选去争。
李牧既然是龙台重臣,那么理所当然就要派一个同级的大将去替换李牧。
布衣派之中只有廉颇这么一位身居龙台的将军,总不可能让廉颇去北边替换李牧吧
赵丹不置可否,突然开口说道“这样吧,封君之事倒是不用着急。毕竟大都督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却无平定中原之功,若是贸然封君恐怕有人不会心服。寡人准备让大都督主持下一场灭国之战,等到大都督成功之后,封君便是理所当然之事了。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
封君也不能随便封啊,不然的话以后君候泛滥勋贵众多对于后代的皇帝来说也是个大麻烦。
所以不如提高一下封君的标准,让有灭国之功的主将才能够封君,这样君候的数量肯定会少了不少,也为后代减少一些麻烦。
反正现在暂时也不会大规模的进攻西域,让李牧一直放在北边和秦国人进进退退的也是浪费,不如先将李牧调回来应对中原战事,等到统一了中原之后再将李牧派出去征伐西域。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对李牧的保护,不然的话现在李牧就已经把所有同僚都得罪光了,将来还怎么在赵国政坛上混
赵丹可不想因为李牧和这些龙台同僚们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对赵国的不满心理,那才是真的亏大了。
在听了赵丹的这番话之后,几名大臣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赵胜道“大王所言甚是,大都督既然身怀大才,理当承当起为大王征服天下之重任。”
虞信道“大都督之威名天下皆知,乃是出征主将的不二人选。”
其余人也纷纷表示了同意。
赵丹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辛苦庞卿先替寡人去镇守北方吧。不过庞卿毕竟年迈,寡人觉得可以找一个人协助一下庞卿,将军许历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这样吧,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诸郡为庞卿主掌,黄河以东原北方五郡为许历负责维护稳定,就这么决定了。”
既然要分割,那么就直接分割到底。
比起李牧来说,庞煖去掌管这么大一块北方领土才是让赵丹更不放心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得知军权被收回的李牧心中肯定是会有不满的。
“看来等到李牧回到邯郸之后,得好好找他谈谈才行啊。”赵丹心中暗自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