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胜和虞信的争执辩论,在场的众人们其实早就已经习惯了,甚至就连两个当事人赵胜和虞信也都习惯了。
只不过这习惯归习惯,该争的东西还是要争的。
毕竟这些争执可并不仅仅是关系到两人之间的颜面问题,同时更是关系到了公族派和布衣派两派的切身利益。
赵胜并没有继续开口,开口反驳虞信的是赵胜的盟友剧辛“虞卿此言差矣。如今的楚国既然已经陷入了内乱,那么等到我军前去攻伐秦国的时候,楚国就不可能会派兵援救秦国,如此一来我军便可专心致志的攻略秦国。但如果是的先攻击楚国的话,那么秦军是肯定要前来相救的,这样我军就要两线开战,并非明智之选。”
剧辛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攻击秦国的好处和必要性。
剧辛开口了,廉颇大将军也不甘示弱,瓮声瓮气的说道“就算秦楚同时来攻又有何妨老夫一人便足以将其料理完毕。”
老将军的这一番话之中豪气十足,完全没有把秦国和楚国放在眼里。
这的确也是事实,毕竟赵国连六国伐赵都扛过去了,现在的秦国和楚国对于赵国来说都属于是弱鸡,只不过一个是非常弱的弱鸡,一个是没有那么弱的弱鸡罢了。
一打二算个啥当年六国伐赵,我们赵国也没虚过呀。
所以老将军觉得,这都不算个事。
我们赵国想打谁就打谁,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就是这么霸气
这不仅仅是代表着廉颇自己的霸气,也同样是代表着赵国如今虎视天下的霸气
剧辛看了廉颇一眼,继续开口说道“大将军此言虽然有理,但若是能够集中兵力先解决一个,总归是要比两线作战要更好上许多的。而且若是能够先拿下秦国的话,那么到时候就可以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只取楚国郢都,对于攻楚作战也同样是颇有好处。”
剧辛说的这个,也的确是秦国在面对楚国的一大地理利好。
毕竟由于巴蜀盆地的存在,秦国的地理位置是长江上游而楚国是长江中下游,这让楚国每次和秦国开战的时候都是逆流而上,就显得很被动。
反观秦国这边,每每都是顺流而下,然后从地形来说也是居高临下从山脉攻向楚国的平原地区,天然就具有优势。
这也就是为何在秦国拿下了巴蜀之后,楚国在和秦国的直接交锋之中从未取得过胜利的原因之一,地利上完全属于劣势啊。
剧辛这边一开口,李伯也开始接腔了“剧情此言差矣,就算我军灭了楚国,楚地对于我军来说也并非是那么重要的地方。而且等到我军和秦国开战之后,我军大可以从河套两郡自高原南下直逼关中,如此我军才是有地利的那一边。反观秦军就算从巴蜀东进攻击楚地,到时候对我赵国又有何损失”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局面基本上就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布衣派这边,虞信和廉颇大将军都是极力主张灭楚的。
而公族派这一边,赵胜和他的盟友们则是主张先伐秦。
两边都有各自的考量,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反对对方而进行反对。
如果赵国先发动灭楚战争的话,廉颇作为最近刚刚率军攻入郢都的赵国大将军,无疑在争夺灭楚主将的位置上占据优势,这对布衣派无疑就是一大利好。
要是伐秦的话,公族派的头号大将庞煖现在可是在和赵国西北和秦国对峙呢,谁又说庞煖不能够得到这个灭秦的主将之位呢这对公族派来说显然是喜闻乐见。
既然如此,那么双方自然就是互不相让了。
两边唇枪舌剑这嘴炮仗一开打,大殿之中一时颇为热闹。
赵丹饶有兴致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切,脸上并没有多少生气的意思。
现在这整个天下的局面演变到这个地步,赵国包括赵丹在内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怀疑赵国将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无论是先伐秦还是先灭楚,对于赵丹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次序问题罢了,并不是那么要紧。
所以在排除了外部的因素之后,赵丹现在所需要考虑的,其实就是赵国的内部因素了。
想到这里,赵丹不由得看了李牧一眼。
李牧和李斯最近时常走动,乃至于两人和郑朱暗中结为同盟的事情,赵丹的心中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这种行为,赵丹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毕竟一个国家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派别,这是政治的必然规律,做君王的只需要控制好这些派别,让他们对自己俯首帖耳遵命办事就行了。
赵丹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李牧所新组建的这个派别。
虽然说之前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联合,但是这一次完全确立李牧作为首脑其他两人作为追随者,应该还是这个三人组的第一次。
所以李牧所率领的这个三人组新派别,在这一次的秦国和楚国之中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其实监察卫已经给出了答案。
如果说胡衣卫是赵丹在国外的爪牙,那么监察卫就是赵丹设立在国内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