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你等不能斩我!”
红头令箭一出,站在柴国胜身后的侩子手举了手中大刀。
眼看着那口鬼头大刀便要落下时,柴国胜高喊道:“我虽非柴家正室,却也是柴王后裔。我家娘子现在正从沧州赶来,带着我家主人的铁券。方庭硕,你现在若是敢斩了我,那就是违了大宋的祖制!”
一听此言,方庭硕刚刚才恢复一些的斩钉截铁顿时又变成了窝窝囊囊,侧头唯唯诺诺地对梁兴小声道:“梁都使,这该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呀!若他真有河北沧州柴家人的铁券在,我若执行太傅所命便要犯了冒犯大宋列祖列宗大不敬的死罪呀!”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它在中国古代是皇帝分封功臣爵位时颁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
“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叫做“银券”。
隋朝的时侯出现了用金填字的“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丹书铁券●3,”制度始于汉代,最在的时候是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之用的。
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后,颁布圣旨:“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
“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当时。“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纳地的凭证。当时因是用丹砂将券文之于铁制的契券上,故称“铁券”,亦称“丹书铁券”或“丹书铁契”。而到了唐朝以后则主要用金填字,很少再出现其他种类的“铁券”。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
铁券上都是些啥东西呢?其实主要就是四个方面的券文。
其一。标明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位和封的啥爵位、封地在哪里。其二。那上面写着记载被赐“铁券”那人对朝廷的功勋业绩,其实就是给世人看到那不是瞎给的、是人家功绩到了。
其三呢、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这个,其实才是铁券牛13之关键所在。皇帝给特权,而且这“铁券”还要传给子孙后代,这有多牛、不言而喻。
铁券上最后一些标注的东西,其实也很重要。是什么呢?是皇帝的誓言、对获得铁券之人的特权。譬如什么列土封疆、比如什么世代不负,再或者是要给人家后人什么优待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