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二百三十三章 唯愿吾弟长命百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唯愿吾弟长命百岁(1 / 2)

九阿哥不愧是有偏才。


到底是不一样。


不仅是为人处事,突飞勐进。


就是床笫之间的学问,也是通了灵窍。


不需要现学现教,反而有些融会贯通的意思。


舒舒吃了大半盘的鹿血豆腐,又是麻辣口味的,也是从里到外的燥热。


行宫这边地笼烧得暖暖的,还有两个温泉眼,热汤也准备的充裕。


两个人前前后后的,洗了大半个时辰,才相扶着从汤池里出来。


舒舒原来有些喉咙发痒,不知是水汽熏的,还是旁的缘故,好了许多,就是身上没力气,腰酸背痛的。


九阿哥见状,动了心思。


“到回头咱们去琢磨一个温泉庄子去……”


舒舒脑子里,立马想起了小汤山温泉行宫。


现在还没有修建,在那之前买地,就是稳赚不亏的买卖。


行宫开建还要十多年,可自己的庄子可以先修起来。


到时候家里长辈可以去休养。


九阿哥摸索着舒舒的腰,也在畅想着。


“那时候咱们就在屋子里修一个,也方便……”


至于方便什么,只看次日舒舒的神清气爽,就晓得大概原由。


少年夫妻,凑到一起,就是人伦道理。


不与长辈同行,两人当家做主的,心态都不一样,行事也放肆许多。


舒舒看着九阿哥脸色,有些不放心。


他唇色澹白、眼下青灰,明显是亏了身体。


还是要细水长流为好。


这样虚了,还逞什么强?


熬不住怎么办?


怎么补补呢?


鹿血参茸丸?


这个肯定不行。


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吃凉药。


类似牛黄清心丸这样的。


可不能仗着年轻胡闹。


舒舒就叫小棠去膳房那边看看。


可着他们自带的食材,做一道琥珀栗子核桃仁,再加一道干贝烧羊肉,都是补肾的。


就他们夫妻与十阿哥三个主子,早膳就没有分开,都是一块用的。


十阿哥看到干贝烧羊肉,还有些奇怪。


“九哥昨儿才吃了鹿肉,就又馋肉了?少吃点儿,别上火……”


九阿哥舔了舔嘴角,细细密密好几个小泡。


昨日又是鹿肉,又是鹿血的,早起嘴角就起了这个。


他看着眼前的茶杯,不情不愿地看着舒舒。


“非要喝这苦汤子么?”


是一杯苦丁茶,清新败火用的。


舒舒也拿起了自己的杯子。


“我这个也是的……现在天气燥,喝这个正好……”


不止他们夫妻,连十阿哥跟前也放了这个茶。


十阿哥见了,连忙将九阿哥跟前的干贝烧羊肉挪了位置,摆在他自己跟前。


“九哥克制些,上火呢,该忌口还是要忌口……”


九阿哥:“……”


他之前已经听舒舒说了这两道菜是专门给自己烧的,也知晓这其中功效。


虽说他觉得不需要,可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眼见着十阿哥一片好心,他也不与弟弟计较,可觉得这道菜实在不适合老十。


老十现下正是“精满则溢”的年岁,也没有女人在身边,不宜进补。


他就拿了那盘干贝烧羊肉,推到舒舒面前。


“你不是爱吃干贝么,别吃羊肉了,那个上火,挑着贝肉吃……”


舒舒笑着点头,道:“爷也吃……”


九阿哥以为这道菜重点是羊肉,实际上干贝也是补肾的。


十阿哥在旁,觉得不顺眼,好像自己有些多余。


兄嫂恩爱是好事,可是他让人心酸。


彷佛,九哥身边最亲近的人换成了嫂子。


好罢,两道新菜,兄嫂直接占了一盘,那他占另一盘应该没问题。


琥珀栗子核桃仁,这是什么吃法?


这不应该是零嘴么?


纯甜口的。


老十三在,肯定爱吃这个。


十阿哥连吃了好几口。


九阿哥见了,与舒舒对视一眼,伸手去够了盘子。


“行了,行了,你又不爱吃甜口的……这是你嫂子专门……专门配茶的……”


十阿哥有些不乐意,抬头望向九阿哥,这才看清楚他脸色青白,眼圈青黑。


他吓了一跳:“九哥你择席了?昨晚没歇好?”


九阿哥皱眉点点头:“嗯,是没歇好,一会儿车上补觉……”


舒舒在旁,脸上不知不觉地红了。


十阿哥已经通了人事儿,就是一时没想到罢了。


等到回头明白过来,怪叫人尴尬的。


看来,夫妻俩得好好歇几天,不能再胡闹了。


等到队伍出发,九阿哥打着哈欠上了马车。


舒舒将靠枕放好,让他歪着,小声道:“往后可不许再像昨晚那样了……我可还盼着同爷长长久久的……”


九阿哥眼皮子抬了一下,口气不痛快。


“昨晚怎么不说不许?舒宁,爷发现你过河拆桥,怎么长久?细水长流么……”


舒舒掐了他一把,咬牙道:“我更想卸磨杀驴……”


九阿哥老实了,拉着舒舒的手,小声滴咕着。


“七哥、七嫂他们随扈出来,也没待几天,七嫂就有了……咱们路上使使劲,万一呢……”


见他认真的模样,舒舒不由皱眉。


“好好的,爷怎么琢磨这个,这个不用勉强,咱们还小呢……”


说罢,她就举了几个例子,都是出阁前听来的那些身子骨未长成mǔ_zǐ 皆亡的故事。


九阿哥吓了一跳,却是半信半疑。


“可《大清律》上婚龄就是男子十六、女子十四……律法都是这样制定的,还能有错?”


舒舒之前还真的留意过这段。


“《大清律》承的是《明律》,《明律》承的《宋律》,为的都是开国之时,民生凋敝……可爷仔细想想,入关之前不说,入关后公主出嫁的年岁,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延迟……”


旁的史书,九阿哥或许阅读的有限。


自己祖上几代的事迹,还是大致知晓的。


他点点头道:“太宗朝的公主,十二、三出嫁;世祖皇帝时候,四位公主中,只有端敏长公主出嫁的晚,其他三位公主分别是七岁、十二岁、十四岁出嫁……倒是诸位皇姐,没有早嫁的,都是十八、九才择婿……”


舒舒小声道:“皇上博学,肯定也从早年宫中皇子阿哥早夭有了教训,知晓这孕育儿女还是适龄为好……晚了不足,早了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母体没有长成……”


“荣妃娘娘……”


九阿哥脱口而出,想起了生孩子死孩子的那位妃母。


他带了疑惑:“要说荣妃娘娘第一子时,汗阿玛十三岁,荣妃娘娘十四、五,这父母都小,还说的过去,那后头呢,中间可隔着好几年,还夭了好几个……”


荣妃与德妃的子女生育总数一样,都是六人。


只是德妃三子三女中,站住了两子两女。


荣妃那里,五子一女,夭折了四子。


舒舒不知道当时情形,也只能大致猜测:“或许是太早生育,伤了母体的缘故?后头生育也太频繁……”


荣妃除了夭折的第一子,其他五个儿女,都是连着生的,六、七年的功夫,五次生育。


别说是在这个时候,就是三百年后,医学进步了,也是伤害极大。


荣妃之所以比其他妃嫔老相,像两代人似的,不只是年龄的缘故,因为还有年岁差不多的惠妃比着,更多的就是身体早年有损的缘故。


九阿哥听了进去。


“惠妃娘娘也夭折过阿哥……反而是咱们娘娘,入宫时都十八了,二十岁生下五哥……德妃娘娘那边也是,十五、六入的宫,二十来岁生下头生子……”


有实证在。


也晓得舒舒不是信口开河的。


九阿哥信了,不由的一阵后怕。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