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人要打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人要打脸(1 / 2)

除了舒舒这边带了一个姑姑两个宫女,其他人身边都跟着两个太监。


如此主子六个,随从十三人。


也不是寒暄说话的时间,就都缄默着,出了神武门。


内务府这边得了消息,车驾已经等在外头。


还有随行的侍卫与护军。


这次出行的皇子人数翻倍,随行侍卫与护军也都跟着翻倍。


侍卫两什,二十人。


护军百人。


总共是六辆马车。


主子们乘坐的不再是朱轮马车,而是换成了普通车轮的蓝呢子车棚的马车。


舒舒与九阿哥一辆,十阿哥与十二阿哥一辆,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一辆。


庆喜、核桃与小松一辆。


剩下诸阿哥的近身太监,坐了两辆车。


马车出了地安门,就往西拐,往正红旗地界缓缓而去。


直郡王府与三贝勒府,并不在他们所在的镶蓝旗,而是分在了正红旗。


这也是没有法子之事。


皇子分府,都是从内务府下的官房里选址。


内城的地皮,都是固定的。


能选择的,多是些籍没的王公与高官府邸旧址,直接修缮或者推倒重建。


两位皇子的府邸位置,由内务府那边提供的几处位置,随后是皇上钦点的。


之前内务府修缮的时候,按照郡王府规制。


而且王府左右并不是了不得的人家,有个扩建腾退的余地。


跟着的侍卫、护军虽不是素服,却都摘了帽璎。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引得不少人侧目。


消息灵通的,已经打听得差不多。


舒舒坐在马车上。


昨日她与小椿主仆闲话,还说什么时候出宫就她跟出来,趁机回家转转,今日却没有带人出来。


不合时宜。


她今天去直郡王府吊唁,离都统府很近,就前后街没多远,可也不好这个时候回娘家。


也是同样的道理。


九阿哥的手摸过来。


舒舒望过去,就见他的脸绷着,带着几分愤愤。


“爷怎么了?”


方才好好好的,怎么又恼了。


九阿哥看着舒舒道:“十二太不像话,刚才爷跟他说大嫂薨了的消息,他跟没事儿人似的,怎么能这样?”


十二阿哥……


要不是今天见了,自己好像也想不起来。


好像这才是第二次见面。


还是同住在乾西五所的。


这一位的养母,就是传奇人物苏麻喇姑。


舒舒恍然。


自己嫁进来半年,竟然没见过这位。


不仅没见过,还从没有听人提起过。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带了好奇,道:“不是说十二阿哥由太皇太后身边嬷嬷抚养,那位嬷嬷如今住哪?”


“还能哪儿,景福宫后头的佛堂……”


九阿哥道。


之前舒舒去宁寿宫请安,实际上这个宁寿宫是东路一处建筑的总称,前头的正殿宫名叫宁寿宫,就用这个为名。


里面有三路,不少建筑,还有宁寿宫小花园。


先帝太妃,现下几个待年的公主也住在这边。


正殿只有新年朝拜与万圣节时才启用,平日大家出入的都是景福宫。


是东北角的一处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宫殿,就是太后平日起居之处。


它的后头,是舒舒没有机会踏足的地方。


舒舒握了握九阿哥的手,道:“爷也别恼了,十二阿哥的年岁比爷还小,也是住在西,与大哥、大嫂那边也接触不到,感情淡些也不希奇……”


九阿哥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可还是忍不住跟舒舒嘀咕道:“苏麻喇嬷嬷怎么教的?不大聪明,这个时候装也装得难过些才对,要不然显得太冷情……”


舒舒也觉得不够圆滑。


不过安静的孩子,总比不安静的好。


况且才十四岁,哪里就人人都是老狐狸了?


跟十四阿哥相比,这一位也是天使了。


她就婉转劝道:“爷虽是好心,可十二阿哥毕竟不是孩子了,性子已经养成,倒是不必勉强……”


九阿哥想了想,道:“那爷就不训他,回头提点他一句就算了,要不然的话在汗阿玛跟前也这样,那可落不下好……”


真要论起来,他与十二阿哥也就是面子情。


不过他想着自己如今成了最年长的哥哥,弟弟有不对的地方总要说一句,否则这哥哥做得不尽职。


舒舒想着十二阿哥的身份事迹。


康熙朝的贝子,雍正朝的郡王,乾隆朝的亲王。


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


这一位游离于“九龙”之外。


他的岳父,就是九阿哥早上提过的马齐。


他还有个特出名的舅舅,也是康熙心腹,以后的步军统领。


马齐是“八爷党”。


那位步军统领则是“太子党”。


等到“九龙夺嫡”时,两人都被波及。


不同的是,马齐熬过来了。


那位步军统领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


谁叫后者是包衣出身,天子家奴,背主后尤其为帝王厌憎。


不过奇怪的是,并没有牵连到十二阿哥mǔ_zǐ 身上。


这就奇怪了。


康熙可不像是那么宽宏的人。


舒舒心中,在十二阿哥后头加了个重点号。


需要留心,不要得罪。


九阿哥在旁边,也想到十二阿哥的出身。


“之前都没留意,现下想想,十二阿哥外家那边,原本是下五旗的包衣,是安王府下人……原来内务府包衣也不都是从关外来的,还有从下五旗包衣升上来来的……”


舒舒心下一动,问道:“包衣还能这样转?之前只晓得从内务府下旗的,不知道还有上来的……”


“早年不少,当时的旗色改来改去的,佐领换主子的时候多,入关后少了……爷回头找找资料,好好看看,反正像万琉哈氏这样的,爷就晓得他们一家……”


九阿哥想了想,道。


舒舒道:“那爷晓得他们家什么时候来的内务府么?”


九阿哥摇摇头:“不知道,听说庶妃是与永和宫娘娘、卫嫔母同年小选,那时候咱们娘娘还没入宫呢,那肯定是康熙十六年之前了,他们家在那之前投过来的……”


康熙十六年前,安王府有什么大事?


三藩之乱,安和亲王时为大将军王,炙手可热,宗室王公第一人……


舒舒还在想着其中因果线,马车到了直郡王府。


关于十二阿哥的对话,也告一段落。


九阿哥下了马车。


直郡王府门口已经是入目皆白。


大门糊了白纸,红灯笼也换成了白灯笼,大门外右边,挂了红色招魂幡。


已经完全是丧家模式。


大阿哥是郡王爵位,名下分了十二个佐领的人口。


这些人就是大阿哥的王属。


平日里要过来给主子请安,更不会错过婚丧大事。


这些王属佐领,现下就是穿着白孝衫,为主母服丧,也充当管事,在门口招待来吊唁的客人。


除了他们,门口还站着四阿哥,腰上系了孝带子。


看到宫里的马车到了,四阿哥上前。


九阿哥已经回头,扶了舒舒下来。


四阿哥对两人点点头,回头吩咐执事:“给阿哥与阿哥福晋上孝……”


就有相应的男仆女仆出来。


男仆手中拿着孝带子,给九阿哥系上。


女仆手中拿着长条白布。


这是给舒舒的,却不是系在腰上的,而是折成白条,在头上围一圈,叫“包头”。


包头打结,要留两个带子垂到两肩,用来区分丧家。


舒舒的垂带,左短右长,这是说明逝者是女子。


要是逝者是男人,就要左长右短。


这会儿功夫,后头的几位阿哥也都下了马车,上前系孝带。


四阿哥对大家点点头,看到十四阿哥的时候,忍不住叮嘱道:“进去安静些,不许胡闹……”


十四阿哥听了,带了不忿,就想要回嘴。


可是见眼前满眼肃穆的,他也就老实了,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四阿哥又望向舒舒,口气和缓许多,道:“直接去后厅吧,其他几位福晋都到了……”


舒舒屈膝福了福,带了庆喜几个,跟着门口的仆妇进去。


过来吊唁,本该先上香祭奠的。


不过既是四阿哥这样吩咐,那就是还没有小殓停灵。


不是寅初三刻走的么?


这时间不短了。


怎么还没有装殓?


舒舒心中纳罕,随着仆妇进了后厅。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