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2 / 2)

崇祯本意是让孙承宗、袁可立二人担任,但一个去了济南坐镇,一个要统筹政务,实在是没空。


听完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对会试的安排以及进度之后,崇祯沉声道:“诸位,会试还有三天,召诸位来除了去听听你们对会试的安排外,还有就是为了试卷的问题!


各部院上呈的试题多大三百余道,朕粗略看过一些,看的出来都用心了,


可太多了,朕也难以取舍,所以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崇祯说完,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两个小太监各自抱着一个箱子进了文华殿。


“左边箱子里是四书,右边箱子里五经,你们抽出抽出七道,就是第一场的试题了,有问题吗?”


众人齐齐的摇头。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经问五条,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永乐时颁布《四书五经大全》,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统编教材以及科举头场的标准答案。


这是最基础的考试,若是连标准答案都答不对或者答不上来,那后面的也不用考了,所以,是哪几道题也就无所谓了。


只是商量了片刻的功夫,走出七人,依次抽出一个纸球,交给了王承恩。


“这七道题,朕会让大明日报馆印刷,开考前半个时辰送到贡院,都散了吧!”


众人行礼后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背负双手在大殿内缓缓的走动着。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掌握情况,这是基础,看看考生是否博学。


第二场则是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做官的基本条件。


要求士子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等,其中重要的就是判语,这是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的掌握情况。


所以说,会试录取的学子,不一定会判案,但一定是懂得律法的。


第三场则是考经史策五道,就是策论了,可以理解为定国安邦的见解了。


换作以往,考官们最看重的是第一场,可现在崇祯看中的却是第三场。


甭管他是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等等,这些都可以慢慢磨炼,


可若是连这种格局、想法都没有,即便是四书五经读的再好也只能当个知县、知府了。


他翻阅了明以来所有策论题,说实话,若非是他穿越过来,接收了原主的知识,他估计连题目都看不懂。


例如宋仁宗嘉佑六年的策论题目,只有四个字:浮费弥广。


你得先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意义是什么,然后才能根据时务写策论。


这还算是正常的策略题,若是遇见哪些奇葩的,那更是让人崩溃,诸如元朝的一道策论:商姓祭主丁卯九月生,宜用何年月日辰安葬。


谁遇见这种题目不慌?


只会死背诵儒家经典、只会写诗作赋的人,想进士及第?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想到这里,崇祯轻轻的摇了头,微微沉吟了一会儿后,提笔写了起来。


五道策论一气呵成。


崇祯嘴角挂着一丝轻笑,五道策论不说全军覆没了,至少九成都得乱写。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