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李毅的改革举措,召见唐王使者
七月二十八日,李毅刚从杭州城回到萧山行营,就收到了韩必先的急报。
如果李毅没有走这一趟杭州,一定会怪韩必先太急了。
毕竟,守住杭州城才是整个江南战场的重心。
李毅在杭州城待了三天,巡视了城防布置,了解了杨国忠的守城计划。
李毅知道即使由他亲自镇守杭州城,也无法比杨国忠做得更好。
李毅这次的杭州之行,与其说是巡视城防和了解战况,不如说是到前线送温暖。
朝堂决定战场!
眼下正是需要三军用命的时候,提高军中将士的地位是李毅准备在朝堂开的第一枪。
在这三天时间里,李毅多次找陈子龙磋商,最终决定联名向朝廷上书,宁绍军的正兵每人可免除家中二十亩田赋三年。
所谓正兵,就是归属萧山行营名册的将士,各地募集的义军不在此数。
这条策略不仅可以使将士归心,更重要的是,李毅可借此获得正兵的决定权和管辖权。
眼下浙东的明军八成归入李毅麾下,由萧山行营统计正兵可行便利之事。
这条策略短期内或许显示不出什么威力,但日后如果战事顺利,收复了更多的疆土。
这条策略将展现出巨大的威力,或者说是危害。
这实际上是在兵部和户部的权利口袋中开了个口子,让李毅掌控的萧山行营可以绕开内阁干涉朝政。
当然,李毅和陈子龙为了不过度刺激朝臣,提出先推行这道措施五年,五年后朝廷可视情况废除。
‘先推行五年’只是个幌子,李毅真正的目的是把这条措施永久地推行下去,这会让军中将士拥有与文人同等的权益和地位。
就像文人中了秀才可见官不跪,中了举人乃至中了进士会拥有更多的特权。
这条策略的进一步措施是降低军饷发放的损耗!
老百姓卖粮食得到的银子交给官府,经过地方官员上缴朝廷,再由户部到兵部,然后到军镇,最后才发放到将士手里。
这就是大明军饷发放的全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承受至少一成的损失。
既然好处最终是发放到将士手里,不如用直接免除他们的一部分田赋来充当部分军饷,以减轻眼下军饷的压力。
这份由陈子龙执笔,李毅和陈子龙共同签名的奏折送到宁波府城没多久,内阁和鲁王便完成了批复,答应了李毅和陈子龙的请求。
鲁王和内阁本来是有些犹豫的,可在得知唐王使者到了浙江后,他们二话不说便同意了。
甚至于说,即便李毅提出更过分的要求,他们为了稳住李毅也会答应。
鲁王这个小朝廷建立的时间虽然比唐王建立的小朝廷晚了一步,但因为宁绍军收复杭州,鲁王小朝廷声望暴涨,已可以与唐王小朝廷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