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第344章 襄阳城战况,短期内难以攻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襄阳城战况,短期内难以攻下(1 / 2)

第344章 襄阳城战况,短期内难以攻下


从八月到九月,再到十月,枫叶如火,秋露变霜。


江南和江北,每个人在忙各自的事情,有人花前月下,有人汗流浃背。


战争时间拖得久了,除了前线日渐厌烦的士卒,后方的百姓和官吏也渐渐麻木。


江南之人都在等候襄阳城被攻破的那日。


江北之人则在等候多尔衮夺下大同城。


这一次,老天爷似乎在考验双方的耐性,李毅和多尔衮都没能那么快得到自己期望的东西。


江南军在襄阳城下挖掘地道,同时在襄阳城外的险要处修筑连绵的土城,截断江北驰援的路线。


但将士们已显疲态,他们不是工具,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长期枯燥而单调的厮杀甚至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崩溃。


李毅已在为无法攻破襄阳城做准备,如果攻不破襄阳,想守住两湖需要在这里大量驻军,这会牵制大量的兵力。


而且更麻烦的是,两湖将长期陷入战乱,这会给江南的财政增添巨大负担。


一切都需要钱,眼下的扩张能进行得如此顺畅,与占领的都是富饶土地有很大的关系。


兵器生产从兵仗局分割开,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兵器的质量和产能,但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如果不是寅吃卯粮,李毅拿什么去向几大工坊购买兵甲和火器?


为了收揽两湖的民心,在江南实施新政一直没有在两湖推行。


堵胤锡在荆州府和承天府约见有名望的乡绅,解说朝廷的策略,除了曾经在满清为官的,其余人一律不再追究。


襄阳城下,李毅并不常驻这里,偶尔会往复在荆州、武昌和襄阳三城。


李毅留在两湖最主要的目的乃是协调各部关系,至于攻城的具体部署,李毅已经全部交给韩必先处置。


韩必先的声望不足以压制忠贞营,更不用说让堵胤锡为他工作,但具体到某一场战事,他的战场敏锐性甚至要优于李毅。


诸将都归韩必先节制,他俨然如当初杨国忠在杭州城内的地位一般无二。


所不同的是,当初杨国忠麾下都是浙东军,而他指挥的兵马五花八门。


所有攻城的将领中,马修是最卖力的一个,因为只有他才切身体会到山西所处的困境,虽然他知道希望已经很渺茫,但终究不愿意放弃最后一丝幻想。


凌震让他离开潞州是因为他在义军中格格不入,马修当初杀那些人情有可原,但多数义军统领不会理解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的至亲死在马修手里。


马修回到两湖后,他觉得自己担负了一种责任,那就是为凌震求取援兵。


马修在两湖没有班底,他过于激进的进攻渐渐引发了士卒的不满,韩必先不得不减少他上阵的次数。


李毅明白马修的想法,但他的心思已不再放在山西,江南军还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就像清军现在无力南侵。


山西的一切都只是谎言,从一开始便是。


两个多月时间,荆州和襄阳之间,一座简易的城堡依山而建,堡名永定,李毅亲自为之命名。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