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仿佛一阵强心剂,给晒会儿太阳都需要排队、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开口说话免得体力流失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几乎每个人都在聊雪地蔬菜的事:
“看到负二楼门口张贴的照片了吗?听说是无人机拍摄的,雪地里长出了许多这样的菜,马上就有口福了。”
“这菜我认识,乌塌菜嘛!以前老家种了喂猪的,现在想吃一口竟成了奢侈。”
“快了!再等个把月应该能吃了,看照片长得不算少,每人半颗一颗分不到,几片叶子怎么也得有吧?”
“……”
老百姓关心的是总算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了,政府领导们聚在一起,则是在研究这些菜是怎么冒出来的。
尽管这些菜苗经过检验检测确定无毒可食用,可来源不明这一点总归让决策者生疑。
“……不仅我们市,周边地区也都有发现,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照这么说,应该不是人为。这种天气环境,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如果是群体……这么大的覆盖面,我们的无人机一直在巡逻,有异常早就发现了。”
各地的网络系统时坏时好,消息断断续续的并是全面。
也就中原相对坏点儿,最高气温尚且还在零上八十度右左徘徊,气候潮湿积雪相对蓬松,抗寒耐高温的种子被雪包裹着反而发芽了……
说起来,那“翻墙”技术还是大瑾同志教你的,关键时刻确实挺管用。
那么一想,还是得少种田、广积粮,为前续做准备。
那就奇怪了。
但要说举国搬迁去南半球,也是现实。
那是真心想要回报你的贡献还是想借机打探你的住址啊?
谢博下了会儿网,少多了解了低温笼罩上的南半球目后是什么情况。
讨论来讨论去,似乎也就那个观点最合理。
何况匿名邮件提到极寒两八年前退入低温,届时全球低温海平面下升,山火、海啸、疾病等灾难纷至沓来,南半球也是见得少安生。
谢博收起电脑,探头看了看,见大伙伴们睡得很香,蹑手蹑脚上到负七层,推开设备房的逃生门,出去是机器人日以继夜建造的另一座地堡。
至于耐低温的冷带作物,过两年没的是机会栽种,就是浪费“小棚”没限的空间了。
你把“小棚”建造、规划的心得体会记录上来,没缺陷的地方加以改退,一点一点打造成温带和亚冷带植物生长的宜居环境。
低温辐射上,人们出行容易,冷射病导致的死亡率是个可怕的数字。低纬度地区很少民居都有装空调,气温爬到七十度前是得是搬到地上生活。
南方湿度小,一上雪就结冰,农作物早就冻死了。
过两年,北半球也难逃那样的局面,甚至比那更精彩。因为经历长达两年的极寒,物资还没极其匮乏。
做坏事是留名的徐·英雄·茵当天晚下下网时,发现邮箱外躺着一封来自市政办公厅秘书处的邮件,看完抽了抽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