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六十七章 遇文本没好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七章 遇文本没好事(1 / 2)

魏征看着眼前的一片田地最后目光落在了远处的一处菜地上,菜地就在田埂边上,倒是不占用耕种田地。


直到张阳和李泰还有上官仪一起到了,魏征这才收回眼神,“骊山的菜地倒是经营得不错。”


“郑公说笑了,这些都是闲暇之余种的,我们还有一个苗床,有我们培植的作物。”


张阳说着话又道:“文本兄,你怎么也来了。”


岑文本尴尬一笑,“来核对骊山酿酒场与造纸坊的账目,只是魏王殿下什么时候可以用上纸张回收术,上个月的账目下官看了,朝中有亏损了六十贯,陛下因为这件事几次来过问。”


造纸坊本来就是亏损的,更不要说满足朝中的用纸需求,如此一来亏上加亏,一个月亏六十贯,还是生产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也好在如今规模不大,要是扩大规模只会亏损得更多。


李泰最近忙着蒸汽机的事情,根本顾不上其他。


张阳拍了拍这胖子的后背,示意他先不要讲话,便帮着解释道:“纸张回收术还有许多技术方面的事需要解决,况且魏王殿下还要看着整个骊山的建设进展,没有这么多闲心,等有空了我们会提上日程。”


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张阳又道:“这造纸坊有三成利也是骊山的,当初与陛下交易的时候说得很明白,一些经营都让骊山在做主。”


既然经营交给了骊山,至于何时扭亏为盈也是骊山的事。


岑文本叹道:“下官会向陛下解释的。”


张阳笑道:“今年东海江南一带又送来的不少茶叶,还是徐御史让人送来的,都是今年的新茶叶。”


徐孝德本就是东海徐氏望族的人,在江南一带的亲眷也算是有人脉。


徐慧得知了炒茶叶已经风靡了关中,便让他父亲托人买了几片山地用来种植茶叶,这丫头得知江南的气候适合种茶叶之后,便劝说父亲去安排家乡的亲眷去办此事。


徐慧是个很聪明的姑娘,说是在骊山做弟子,也会为家里着想,东海徐氏落寞了,早已不是当年,可她觉得可以通过茶叶生意,让东海徐氏再次富裕。


还能借骊山的商路卖往关外,她帮着李玥整理账目的时候,就发现了茶叶一出关外价格就翻了好几倍,三两炒茶叶在关中是一钱,到了关外价格可以卖到十钱,十五钱。


如果江南种出来的茶叶足够好,甚至可以卖到百钱。


当然了这些茶叶在江南的种植情况确实很好,在南方尤其是淮南与东南一片的气候都很适合种茶叶。


所以茶叶一度在南方都是廉价物,徐氏广种茶叶买下了不少的山地,在江南这些茶叶是不值钱,但是去了关外价格就可以翻几倍。


这丫头很敏锐地把握到了商机,种不出粮食的山地可以用来种茶树,如此一来徐氏从前两年开始就大力种植茶树,现在骊山绝大部分茶叶也都是徐孝德那边的人送来的。


将这些茶叶送到关外,也不过是骊山顺手为之,李玥很乐意帮这位得意弟子的忙,弟子越发优秀,她是越满意的。


一阵春风拂面而过,张阳将思绪收了回来,李泰的侍卫已经泡好了茶水。


张阳举着茶碗道:“有件事我在意许久了,朝中过问长乐公主的婚事,是不是也过了魏王的婚事。”


闻言,李泰的神态也有些扭捏,他拿出一副不在意的态度,又不愿意离开。


魏征喝下一口茶水,“朝中倒是有说起这件事,只不过你们骊山的规矩,男女当真都要二十岁才能嫁娶。”


张阳重重点头,“这是我们骊山的规矩,往后这个规矩还会一直在。”


魏征颔首没讲话。


骊山的孩子要健壮,要聪明,要更有活力。


坐在一旁的上官仪终于开口道:“郑公有所不知,县侯与公主殿下立下这个规矩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间我们骊山有新出生的孩子十五个,而且少有难产,也没有早夭,孩子们都很健壮。”


魏征低声道:“健壮的生父母,孩子自然也是健壮的。”


上官仪又道:“但不足二十岁的女子所产孩子,往往都没有顺利,太府寺除了要照看田亩耕种事宜,也对照了各地的人口,十六岁以下的女子生产,早夭难产甚多,西域与突厥人更是野蛮。”


“下官以为不论男女二十岁再谈嫁娶才是我大唐素养的体现,有些……”


话语说到这里,上官仪又住口不言,在这个时代与人辩驳纲常之事是很愚蠢的,因为你根本打不破这种陋习。


就像是你在皇帝面前谈自由与平等,是一个很愚蠢的主意。


这些年上官仪的感受很多,他的变化也很多,是最适应骊山新制度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地方上践行骊山价值的人。


骊山的价值与主观与很多地方都不同。


魏征笑道:“好了,老夫此次来骊山是与张阳来谈西域人的教化之策。”


张阳拱手道:“郑公请讲。”


看这小子的态度还不错,魏征沉声道:“此事朝中也有顾虑,用圣贤书籍教化西域人是否合适,更不要说回鹘人,一旦他们生了动乱,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朝中办事也是有成本了,虽说现在的天可汗终于不像是当年这么穷,也是因为有了些家底。


虽说现在度支郎的事情一直到了房玄龄手中,可朝中拮据用钱的情况依旧没有解决,马上就要又一年的科举,现在长安城还在忙忙碌碌地准备。


科举,支教事业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本来是不想要皇帝这么快就修凿太液池,天可汗刚有点钱了就想要大手大脚地花用,所以一开始修凿太液池张阳是抗拒的。


将造纸术卖出去之后,李世民得了二十万贯,这二十万贯给了这个天可汗很大的底气。


往后一段时间朝中都不会缺钱。


但流入的银钱除了赋税依旧很少,用皇帝的眼光来看他觉得一文钱到了骊山,骊山就可以将这一文钱用出三文钱的效果,乃至十文钱的作用。


殊不知这是用中原的造物去收割关外的成果,中原太穷了,唐人又都是蛮横的。


骊山已经不满足在购买力孱弱的中原乡民之间内卷,西域的贵族才是值得收割的好客户。


这样的客户又像是吐蕃人,回鹘人,或者突厥人。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