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二十九章 讨厌故事的圣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九章 讨厌故事的圣人(2 / 2)

反正夫妻俩正是二十出头,三十未到,正是年纪最好的时候。


年纪轻轻就背负着如此庞大的家业。


骊山从刚刚开始见到,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了。


这七年间,骊山从一个一贫如洗的小村子,到如今成了关中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头两年,夫妻俩还要给村子里贴钱,一直到三年后村子里能够有正常的收支,再到第四年的时候,村子里的几座工厂落成,棉布的成功,才给骊山真正意义上带来了财富。


得知父皇不来骊山了,李玥这才放下孩子。


夫妻俩坐下来继续看着骊山账目,太府寺的事情忙完一个阶段,眼下还要忙着骊山自己家的事情。


平日里这些账目都交给了小慧和小武在安排。


李玥只要了解一番总出账和总入账便可以了,这让她这位骊山的女主人也轻松了许多。


“太府寺的事与父皇说了吗?”


张阳帮忙整理着账册,“说了,你父皇并不在意。”


“说来也是,如今父皇的心气这么高,怎能听得明白夫君的忧虑。”


李玥将身体靠在座椅的靠背上,长出一口气神情凝重,“本来还觉得父皇会给予太府寺帮助。”


夫妻俩相对而坐,张阳喝着茶水,也将身体的重量放在椅子上,气馁道:“欠了你父皇的人情就不好还了,我更倾向于靠自己来争取利益。”


“嗯,夫君向来如此。”


欠谁的人情,都不能欠皇帝的人情。


一旦你欠了皇帝的人情,要还的时候动辄就是人头落地,要不就是让你倾家荡产。


“父皇一向开明。”


“你父皇也有膨胀的时候。”


夫妻俩议论着社稷大事,两位婶婶就站在一旁听着,时而看看小公主正在拆着摇摇车,这辆车她已经玩腻了。


再看看小侯爷又流口水了,急忙给擦拭掉。


李玥低声道:“放眼以前,父皇是能够听取劝谏的。”


“长安城人口越多越繁华,这话没错吧?”


听夫君这么说,她缓缓点头。


张阳接着道:“长安城越繁华就更加说明了现在朝中的政通人和,这话也没错,对不对?”


李玥还是点头。


“既然如此,我说长安城如今的两百万人口就快要吃穷关中,让关中不堪重负,就是在反对朝堂的政通人和,在否认朝中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努力,也是合理的对吧。”


缓缓拿起桌案旁的茶杯,李玥现在有些想明白了。


张阳将双脚搁在桌案上,就被媳妇瞪了一眼,只好悻悻地将双脚收回来,咳了咳嗓子,恢复正形盘算道:“正是满朝都是在庆贺繁华的时候,我在这个时候说长安城就要有巨大的危机,满朝文武就会说我妖言惑众,想要把我五马分尸。”


“如此一来,又有多少人会听我的担忧?”


张阳如今的神情悲天悯人,哀叹道:“也就只有我在默默地付出,为了这社稷江山绞尽脑汁,解决眼下的窘境。”


李玥放下了手中的账册,起身去收拾藏书阁了。


夫妻俩议论朝政大事终于结束了,王婶也跟着走进了藏书阁,帮忙一起收拾。


很多时候这两位骊山的主人时常议论朝中大事,也会商谈如今朝中的动向。


往往在议论的时候就能做出一些预判。


根据形势来判断朝中接下来方向,对朝中的形势抽丝剥茧,了解通透。


就像是去年的时候,朝中的教化之策争论,到头来真如夫妻俩所预想的那般,陛下不会全然听取礼部的意见,也会听从赵国公的安排。


眼下俩人议论起了关中的形势,以及现在长安城的隐患,正如夫妻俩所言。


既然县侯与公主殿下都觉得关中就要不堪重负了,那么这件事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县侯与公主殿下这些天,日夜整理太府寺的田亩卷册得出来的结论。


公主殿下觉得陛下是开明的。


县侯认为陛下也是刚愎自用的,俩人又有了矛盾。


张阳坐了一会儿,便觉得兴致寥寥,走入自己的温室开始整理菜苗。


温室内,今日天气不错,张阳打开温室上方的琉璃顶,让这些作物能够刚好地享受到光照。


通风换气半日,再将苗圃中被冻死的或者是没长好叶子的菜苗摘去。


打开苗床的柜子,将一筐筐幼苗拿出来,都放在阳光下晾晒。


“爹爹,我想吃菠菜。”


张阳看着女儿笑道:“让婶婶给你做。”


小清清也不喜欢温室,更不喜欢温室内的味道。


“爹爹,华清池真的不能养鱼吗?”


张阳解释道:“有一种鱼可以养在温泉水中。”


“什么鱼呀?”


“那种鱼叫作温泉鱼,鱼很小,长不大,当人们将双脚放在温泉中,那些鱼就会围上来嘬你的皮肤,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生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河流也养活了一地的生灵,你爹爹我在关中倒是没有发现这种鱼,关中多是冷水鱼。世间的江河湖泊很多,鱼类也多,以后让你魏王舅舅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这种鱼苗。”


女儿充满了期待,孩子的幻想总是美好的。


杨婶听着捂嘴直笑,听着县侯这般安慰小郡主,小郡主出生的时候就带着灵气。


如今小脸胖乎乎的,眼神很是灵动,也很聪明。


这孩子的脑海中总是有很多的想法,这是因为县侯与公主殿下一直与她讲故事。


在故事匮乏的大唐,寻常人家很少听到动人的故事,所以寻常人家的孩子也没有这么多的幻想。


世人需要故事,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可也有世人觉得故事中的美好,只会腐蚀人的心智。


所以圣人觉得人们应该少有幻想,要多悲天悯人,要多提高道德水平。


可故事又是杀不尽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故事。


圣人可以遏制故事的产生,但他们遏制不住故事的流传。


小清清的神情又有了欣喜,她骑着熊大下了山,去找她的魏王舅舅。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