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四十章 赋予生产力的意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章 赋予生产力的意义(2 / 2)

小清清放下手中的积木,打量着自行车,“爹爹,这要怎么玩?”


张阳抱起她,将她放在自行车上,双脚放在踏板,“你踩着就可以了。”


小清清一踩踏板,轮子便转了起来,缓缓前进,随着她踩越快,自行车也走得越快。


从一开始摇摇晃晃,慢慢顺畅了起来。


看着女儿的笑容,李玥也心满意足地笑了,其实家里的玩具她早就玩腻了,也是平日里太宠着她,没有新奇的玩具,她整日都喜欢骑着熊大在村子里晃。


现在有了新玩具,反倒是让她有了新的乐趣。


李世民近来一天两顿都在骊山,骊山很奢侈,应该说整个骊山都很富裕,不管是张阳家里,还是骊山的村民都是早中晚一天三顿饭。


至于蹭饭是早中晚的哪一顿,取决于这个皇帝的心情,什么时候的饭点来骊山,什么时候就来这里蹭饭。


付了这么多银钱,皇帝都不想回宫了,明明已经到了开大朝会的时候,硬是被陛下从惊蛰开始拖到春分。


平日里李世民还是很勤政的,为什么会滞留骊山,从孝心方面来说是为了照顾已年迈的太上皇,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在骊山能多吃一顿就多吃一顿,这小子赚这么多,不吃他家的吃谁的?


前两天,骊山卖了一批椅子,那都是有了坐着更舒服的椅子后,置换下来的旧椅子。


就这么将没用的旧椅子一卖,共计三千把矮小的旧椅,本就是村子里的存货,要不卖了只能当柴烧,骊山又入账了两百贯钱。


每每知道这小子赚钱如此轻松写意,骊山富得流油,想到这些,李世民都觉得老天瞎了眼,天理难容。


甚至还有吐蕃人送骊山牛肉,还有玄奘和尚给骊山写信,就连突厥的小可汗都……


骊山买羊毛,突厥人连羊都送了。


这突厥的小可汗为了讨好骊山无所不用其极。


李世民苦恼地抚着额头,这世道是怎么了?


再看眼前这外孙女骑着的车,只需要脚踩就能让车子动起来,确实很不错。


没等这外孙女玩个尽兴,李世民便一手夺过了车,端详良久之后,又想坐上去骑一骑,发现自己身子太大坐不上,这才还给了她。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思量着,对一旁的王公公道:“将此物图纸拿来,让工部也照样子造。”


“喏。”


王公公点头,随即走入骊山的车间。


平日里这个车间都是不锁门的,翻找着图纸找到了样式看起来和小郡主一样的便拿了起来。


“县侯,陛下说了让工部也去造一些。”


张阳喝着茶水解释道:“这自行车是给小孩子玩的,若是陛下要用我可以稍稍改一改,还不够完善。”


王公公转头看了一眼端坐的皇帝,又小声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一样的。”


张阳了然点头,“无妨,拿去吧。”


话要说在前头,这自行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轮胎的材质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现在李世民拿走了图纸,朝中造了几千辆自行车,若以后骊山有更好的,就不要言之不预。


张阳歇息了片刻,婶婶就将太府寺的卷宗送来了。


将这些卷宗放在桌案上,张阳坐在华清池边又看了起来,田地的耕种进展很不错。


高昌的葡萄苗还要过些时日再送来,葡萄是一种很需光照的作物。


李世民一直在观察着张阳的动作,见这小子又急匆匆走入自己的书房,拿出几卷书又重新出来坐好。


按捺不住好奇心,李世民便也走上去看看。


张阳低声道:“光线充足的所在,看书卷是最好的,对眼睛也更舒服一些,在白日里我更愿意在室外看书。”


“嗯,朕时常在甘露殿看奏章久了,眼睛就会很累。”


“陛下也要爱护眼睛。”


张阳喝着茶水低声道。


李世民也拿起一卷卷宗看,先确认了这卷宗上没有不忠不孝的言论,或者密谋造反的言论。


“这都是作物的记录?”


张阳手上拿着一卷,还要对照着桌案上的一卷。


李世民又问道:“还有不少关外的作物?”


“嗯,关中蔬菜配置种类要多样化,对太府寺来说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


“要不要朕给你多安排几个人手?”


张阳摇头道:“现在来看两个人倒是足够,要多三四个人也可以,不过今年上官仪外出招募了几个老农,可以帮助太府寺做事。”


李世民思量片刻,又道:“如果你们出去查问土地,总要多几个官兵傍身。”


张阳还是摇头,继续道:“陛下,在下常说为社稷办事就要深入群众,群众是社稷的基础,此话没错吧。”


“嗯,荀子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这天可汗当初戎马十余年,也是一个文化人,交流起来就不难。


张阳继续道:“如此便要深入群众,要是出去办事,身边总是有几个凶神恶煞的官兵跟着,我们还如何亲切地与农户交谈,如何真正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


李世民不解道:“朕时常看骊山乡民,这骊山管制多,规矩多,倒是放任得少,几时劳作,几时休息,都是有规矩,朕以为你行法家之事多,应当是偏向法家之人,如今又说群众之言,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的王制,乃是儒家教义。”


“你的所为与所言难道不矛盾吗?”


张阳摇头道:“这不矛盾,儒法两家之说争论已久,这天下的道理又有几人能够说清楚。”


“你的想法倒是有意思,朕会好好考虑的。”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