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一十六章 礼部的理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六章 礼部的理想(1 / 2)

房玄龄低声道:“赵国公不用忧愁,拔除顽疾很难,这一次用的是猛药,猛药入口总是苦的。”


世家出了这等事,中原的高门大族人人自危。


尤其是关陇门阀,这些天长孙无忌已经收到了不少来探问口风的书信。


“玄龄,你不觉得陛下急于求?”


房玄龄淡淡道:“陛下已年过四十了,我等也不年轻了,这江山社稷终究是要交给后代的,我们将该做的事情做了就好。”


“你总是能够将事情谋算得周全。”


“辅机,莫要与年轻人相争。”


“可这场动乱必须要平息,不能再让他们作乱了。”


房玄龄无奈一笑又没再多说什么,忙完了这里的事情,这才回到了自己家中。


白日里还算温暖,到了夜里的关中又回到了凛冬该有的寒冷。


房遗直走入书房,给父亲递上一碗羹汤,“父亲,这是孩儿熬的羹汤,冬日里蔬菜难得,骊山送了一些绿菜,孩儿熬成了羹汤。”


“嗯。”房玄龄接过羹汤喝了一口。


见父亲的目光还在奏章与文书上,房遗直低声道:“父亲,赵国公对学子闹事的很抵触,这两日来往赵国公的门阀子弟也更多了。”


房玄龄笑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世道是怎么样也不是他长孙无忌说了算的。”


“孩儿明白。”


“嗯。”


房遗直帮着父亲关好了门窗,走出书房感受着凌冽的寒风吹在脸上,父亲在朝堂上从来没有敌对,是因为父亲一直将自己当成一个谋臣。


谋权大局是父亲所长,将自己的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在朝堂上的话语少,但每每都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事宜。


赵国公抵触学子的作乱,他觉得如此对待世家会出事,他觉得动乱是不好的。


就像父亲所言,这世道是什么样的,不是他赵国公说了算的。


如果长孙无忌继续与大势敌对,他终究会一败涂地。


在除夕之前,关中又飘下了一场大雪,张阳站在山上看着兵马护送着一队车驾远去。


皇帝离开骊山了,这一次离开护送的兵马并不多,但留在这里的兵马比以前多了一倍。


山风很大,吹得衣衫猎猎作响。


张阳朝着车队稍稍一礼,低声道:“陛下慢走。”


三十岁不到的年纪,距离相位就只有一步之遥,这是郑公用意,也是陛下允许的。


皇帝的心思难以捉摸,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车队越走越远,等看不见了,张阳这才顺着山道走回家中。


高阳与清河,还有东阳三个公主正在踢着藤球,李治手拿着一卷书一边读书,一边守着球门。


王婶带着一个篮子而来,“县侯都准备好了。”


“多谢婶婶。”


张阳接过篮子,提着走下山,村子里有一处空置的宅院,以前温彦博老先生就住在这里。


他老人家已经走了,在这里连个灵位都没有。


张阳点燃一张张书信,又倒上一碗酒水,一只鸡与一碟素菜。


“温老先生,马上就是除夕了,不知不觉你已经走了两年,我是尚书省左丞了。”


“你每年都会来这里?”


听到郑公的话语声,张阳回道:“他老人家临终之际我就在一侧。”


“嗯,当年老夫与他还有过争执。”魏征抚须走上前又道:“都是为了社稷,待老夫死后自会与他说这些年大唐的功绩。”


张阳站起身揣着手道:“您老去医馆看过了?”


魏征点头,“去过了。”


俩人走出这间宅院,张阳给关上门,继续走着。


“孙思邈这老道士与老夫说以后不能再吃醋芹了。”


“上了年纪之后,吃喝确实应该注意。”


魏征拍了拍张阳的肩膀,“你小子如此年轻就注重养生,你一定能活很久的。”


“活得久也不好,老师说活久了反而更累。”


“是呀,很累。”


“我还是建议您老早点从朝堂退下来,来骊山养老吧。”


魏征摇头道:“陛下回去了,老夫也该回长安,听闻长孙无忌要将闹事的学子论罪。”


“所以赵国公终究成了世家的走狗?”


“不,他不会的,老夫信得过他,赵国公有自己的盘算,他只是不希望地方出动乱,想用更温和的方式。”


张阳低声道:“在下与王珪谈过,我们都觉得既然要摘除顽疾就要用重法。”


魏征缓缓道:“嗯,老夫此番回去就要与长孙无忌理论。”


徐孝德已经准备好了回长安的车驾,张阳跟在魏征身后,瞅了一眼,“徐御史,临近除夕不多留几日吗?”


徐孝德拱手道:“谢县侯,老夫见过女儿了。”


张阳扶着郑公坐上马车,他老人家又忽然回头看了一眼。


这么一看,感觉浑身不舒服,张阳不解道:“郑公可还有事要嘱咐?”


“火器的铸造之法一直都在你手里?”


张阳解释道:“最关键的技术都在骊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征走入马车,他的声音也传了出来,“你以后会将火器铸造的关键交给朝中吗?”


“回郑公,目前没有这个打算。”


“为何?”


“不怕郑公笑话,我担心陛下会失控。”


“嗯,也好,也好。”


马车缓缓驶去,一路出了骊山。


村子里又响起了一声汽笛,这一次的汽笛声嘹亮又清晰,比之以往更好。


骊山的蒸汽机铸造又精进了几分,光从这汽笛声中就可以听出来。


除夕这夜,骊山又放起了烟花。


长安城也在放烟花,皇帝的烟花是从骊山带走的。


当烟花成了皇帝彰显自己的权威的工具之后,烟花也变得不像祥瑞。


倒成了一种庆贺的景象。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天,许敬宗与李义府正在接待各国使者,骊山县侯这个南诏王果然没来。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