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九百一十五章 尚书左丞一天的工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一十五章 尚书左丞一天的工作(1 / 2)

张阳仔细看着山西送来的疫病消息,骊山能够得到消息还是因为红烧肉帮的人手。


势力与人手虽说没有这么大了,如今只是保留了一些骨干,但这种事情不可能瞒得住骊山。


看完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这是对山西疫病的讲述,从接触期来看,潜伏期有三到五天。


伴随着高热,咳嗽还有一些类似痢疾的症状。


所谓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这是痢疾的病因与病状。


这种病多发在夏秋季。


现在隆冬时节刚过,从病患的观察上来看,其症状又不像是痢疾。


张阳将这些整理好,问向一旁的王婶,“婶婶,孙神医那边有定论了吗?”


“若有定论孙神医会送药方来。”


是呀,不只是山西一地在专研,骊山的医生团队也在根据这个病症进行着专研与验证。


伤寒病一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伤寒会导致肠胃不适,但与痢疾的症状是不同的,也不能当作痢疾来治疗。


首先是伤寒导致的高热,之后是腹泻,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像是肠胃型感冒。


写下了自己的判断,还要交给孙神医来断定。


如果只是肠胃型感冒,用治疗痢疾的药反而会出问题,但在庞杂的药经论述中,古人在这方面的解释很笼统。


具体施行要看各医者自己的经验。


继续动笔,写着这些后续的治理方案,隔离患者并且隔离如厕场所,可以用生石灰来进行消毒。


想到这里又是千头万绪,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卫生方面,光是一个骊山就这么难了,更不要说长安各县。


生活垃圾,废水倾倒以及如厕场所的卫生,以及各类吃食与饮用水情况。


张阳揉着眉心放松着眼睛,“应该让所有人都喝开水的。”


写下了对这次疫病的治理方案,让婶婶送去给孙神医。


或许对更早以前的人来说,对抗疫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把火烧了,但废弃的村子再也没有人住。


这种一了百了的方式固然有效,但损失的是一个县的人口,或者一县的土地。


至少在能够救治的情况下,尽可能留住一地之民。


对骊山的医者的卫生习惯还是很放心的,但地方上的人如果施行不好,也会成为疫病外散的隐患。


李玥拿着一卷书信而来,“清清呢?”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叹道:“她去找她魏王舅舅坐火车玩去了。”


“娘,孩儿也想去。”


张心安刚委屈地说完,又被母亲的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张阳拿过她手中的书信,“嗯?征西军的消息?”


征西军已很久没有送来消息了。


消息是西征将军梁建方送来的,西征军现在分成三路,张士贵一队,阿史那伏念一队,梁建方带着主力兵马。


这是他在波斯的第五个年头了,这些年一直以来都在治理波斯,让波斯重新繁荣起来才能成为大唐西进的大后方,这也是朝中的建议。


现在的波斯实际控制人还是梁建方,三路兵马驻军波斯,让大食人不敢轻易冒犯。


大食的领jūn_rén 还是穆斯阿布,他将绝大部分的兵马都安排在巴比伦。


还有高卢人在北方虎视眈眈。


像是风水轮流转,当初的波斯无路可退,现在轮到大食人只能困守古巴比伦城。


穆斯阿布的后方已没有退路了,除非他能够北上,要是高卢人依旧不堪一击的话,他倒是会有一条生路。


梁建方决定在这年的夏天与大食人进行决战,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大食人最后的堡垒。


书信中还说到了一个题外话,穆斯阿布痛恨关于大唐的一切,自丝绸古道重新打通,商路上来往的商人会带去西方很多有关大唐的书籍。


其中就有大唐的文章与诗篇。


穆斯阿布焚烧了一切关于大唐有关的书籍,并且将那些私藏大唐书籍的人全部处死。


就这样,他处死了上千人。


如果这是战争自是无话可说,但这样无端将人处死,人心终究会离散的。


中原人相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他给自己找了一条死路,那些无辜的人的亲人被他处死了,他们的亲人会寻他复仇的。


吐蕃的小可汗贡日贡赞已与尼婆罗毁了婚约。


倒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


虽不知道这位吐蕃的小赞普毁约的理由是什么,可以见得当这位小赞普得知陛下不允许吐蕃再有异心,他便不敢去触碰天可汗的高压线。


只要大唐一句话,便可以让这位小赞普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尼婆罗愿意将一个公主贬为庶人交给贡日贡赞,但这样的婚约一味地强求也无用,因两地无法联姻,天可汗连这位小赞普的最后一丝要起伏的念想都给掐灭了。


对天可汗来说吐蕃雪山南麓的土地是唐人打下来的,那就应该是唐人的。


现在的吐蕃还没有勇气与大唐之间产生嫌隙。


天竺是个老天赏饭吃的地方,他们的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两熟,如果一年的气候足够好,一天三熟都可以是常态。


王玄策在天竺杀了不少人,但种地不一定只需要男人。


写完之后,有些犹豫,以梁建方那性格,多半会让所有的天竺人都去种地。


既然现在可以稳定波斯,就让天竺多种粮食,如若战事有了变动,西征路上还有天竺这个粮食中转站。


再交代许敬宗安排,在天竺境内扶持一个傀儡天竺王,这件事对他来说,不难。


三十岁的生活有点半退休的味道,骊山走到今天这一步已没有了这么多负担。


自己这个尚书省左丞就是这么清闲,今天的工作算是完成了。


处理完这些书信,揣着手坐着,身边的儿子还在做着题,目光时不时望着山下。


骊山掌握着足够的知识与制造技术是立足的根本。


掌握形势变化,与中原各地的民生情况也是骊山必须要做的事情。


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站在大唐生产业的最前线。


张阳走入自己的书房,桌上放着一张图纸,这是李泰对发电机的构想。


他将发电机也用一个巨大的铁盒子包起来。


“师父,这是华阴县的来年规划。”小武将一卷书放在桌案上。


张阳拿起书卷皱眉看着其中内容。


“他们想要锻铁?”


小武点头道:“现在只是来骊山过问一句,看看是否合适,也还没有具体的规划。”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