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岳父是李世民> 后记(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后记(十一)(2 / 2)

因为皇家子嗣不再为了争权相互利用算计,兄弟姐妹们一片和睦的局面。


而且李承乾作为兄长,也拨正弟妹们之间的矛盾。


李治回道:“皇姐确实更有优势的,但骊山学术院也需要弟弟这样的人,而魏王兄注重发明创造,弟弟注重修身与思想,所以并不是弟弟去争副院长的名额,而是学术院需要弟弟。”


看着他自信地回答,李承乾脸上的笑意更甚了,不由得咳嗽了两声。


坐在一旁沉默的张玄弼终于开口了,他行礼道:“陛下,老臣此来是辞官的。”


其实张玄弼本来在朝中的位置也不过是虚衔,而且考察官吏风评是御史台的事情,已经和这个老人家没有关系了。


李承乾碍于情面挽留道:“老先生为何要辞官?”


张玄弼摆着一张臭脸,作揖道:“老夫年迈了。”


“老先生才年过五十,正值壮年,何来年迈,是朝中有什么令您不满意了?”


“老臣不敢如此想。”


张玄弼又是行礼,他站着叹息一声,道:“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都敢指天骂地,他们敢辩驳礼制,辩驳多年的礼学,难道说多年坚守的礼教都是错的吗?”


李治沉默着没有说话。


李承乾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老人家,像是在看一个失败者的不甘心。


张玄弼又道:“老夫自幼苦读,尚且不敢评论圣人言行,而那些宵小之辈,却敢说三道四,红楼为何不是禁书了?他们竟敢说礼教是害人的!”


老先生的话语声很大,一边说着言语中带着怒意,“他们还让女子入学,难道还让女子入仕为官吗?”


“他们对礼教嗤之以鼻,对骊山所谓的新学派却如此趋之若骛,老夫想问这风气到底是谁带起来的,大唐有这样的风气是不对的!”


李治连忙劝道:“老先生,您先别有这么大的怒火。”


“哼!”张玄弼挥袖道:“晋王殿下亦是始作俑者,不用你来劝说老夫。”


李治作揖行礼,回道:“自古以来的礼仪与礼教,我们从未忘记,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不能忘,但自汉以来,世家大族把持礼教,难道这没有违背圣人的理念吗?”


“你是何意思?”


“老先生,新学派从来都是和那些古老学说不矛盾,如果想要据理力争,中原几大学派也可以百舸争流,若有朝一日,骊山学术派真的传遍了中原,门生遍布天下,但我们还是会保留儒道法几家的学说。”


“并且继续传给后人。”李治握着张玄弼的手笑道:“大唐不会罢黜百家,也不会独尊一派的,您不用担忧。”


张玄弼手有些颤抖,他感受着晋王殿下握着自己那沧桑老迈的手,帮着掩饰住了这颤抖的尴尬。


面对晋王明亮的目光,张玄弼低下头道:“老臣还是决意辞官,请陛下准许。”


听着李治与张玄弼争论。


晋王是年轻一辈的翘楚,张玄弼更是老一派的大儒。


双方辩论半晌,又似乎和解了。


李承乾准许了张玄弼的辞官,并且朝中立下了规矩,五十岁以上的官吏,皆可以辞官。


自贞观十年,大唐的第一位天可汗改制卫府,将各地卫府改建成折冲府,并且只征召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以此彰显出大唐强大实力下的自信,大唐不需要二十岁以下的男子入卫府。


这一次李承乾下旨,朝中五十岁以上的官吏皆可以辞官,不论文武。


这一次还是源于自信,大唐的朝堂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有一批接着一批的年轻人走出来。


同样彰显着大唐的强大。


晋王李治与张玄弼在兴庆殿的争辩很快就传遍了朝野。


且不说张玄弼的辞官如何如何。


晋王李治说大唐不会罢黜百家,这句话显得如今的大唐包容又大气。


本来这种话应该是皇帝来说的,李治说这话显然是逾制了。


但皇帝并没有计较,反而很是欣喜。


张玄弼毫无疑问地输了。


晋王李治是骊山新学派的弟子,他的声望再一次在骊山学术派的拥护者中名声大噪。


在这一次竞争学术院的副院长上,李治站在了皇姐李丽质的竞争方,一同竞争着学术院副院长的位置。


是大唐的第一位女院长?还是大唐的最年轻的院长?


坊间议论声不断。


以张玄弼一脉为首的儒家老人,彻底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离开长安城的时候,没有人相送,也没有在意自己,张玄弼坐在马车中,喃喃自语道:“晋王殿下多么能言善辩呀,听说当年张阳一人能够辩驳世家喉舌,张阳教出来的弟子果然都不是简单之辈,是老夫年迈了,是老夫输了,无话可说。”


徐孝德从江南回来了,他带回来了许多的供状,还有一车队的要犯。


今天他路过了骊山,他的儿子徐齐聃道:“父亲,不去骊山看望姐姐吗?”


徐孝德望了一眼骊山,便低下头,道:“先向陛下复命吧。”


徐齐聃点头命后方的人加快脚步。


途径骊山,在车站见到了火车,徐齐聃很高兴,关中的变化比他预想的更好。


当经过骊山学术院的时候,在这里他看到了人声鼎沸的场面,有数千人聚集在一片空地上,他们正在往箱子中投票。


徐齐聃好奇打听后才知,这是在选骊山的副院长。


副院长的人选有长乐公主李丽质,还有晋王李治,更有阎大匠,岑文本。


四人中要选出两位。


岑文本是朝中内阁官吏,这一次能够在副院长人选的名单上,是因为朝中想要让内阁官吏也进入骊山的学术院。


此刻的学术院内,李泰看着眼前的四位候选人很头疼,这四个人的地位也同样重要。


晋王与长乐公主就不用多说了,阎立本对骊山劳苦功高,他本该就是副院长的。


还有岑文本,李泰很懊恼,不满李承乾的旨意,学术院选举副院长,朝中来凑什么热闹。


最后,投票的结果出来了,不出意外,李丽质与李治的票数最高,都能够按照票数成为副院长。


李泰大笔一挥,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阎立本任骊山研究院院长,职位虽在副院长之下,但也是研究院独立的院长,并且任总工程师。


岑文本任名誉副院长,与房玄龄一样。


这就不矛盾了,名誉副院长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


李丽质成了首位女院长,在学术院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治也成了最年轻的副院长,主掌思品学术相关的章程。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