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滨江警事> 第四十七章 扬眉吐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扬眉吐气(1 / 2)

培民村是陵北乡最南面的一个村,紧挨着县政府所在地的陵海镇。


陵海人习惯沿河而居,季小红家也一样,住在培民六队的一条小河边,距大路边的大队办公室约两百米。


农村人生孩子很少去卫生院,以前请接生婆,现在请隔壁大队的女赤脚医生。


左邻右舍见张医生来接生,纷纷跑来看热闹,想知道季小红会生个大胖小子,还是生个丫头。


可孩子哪有这么容易生下来,只听见季小红在西房里喊疼,不知道房里的情况。


一帮喜欢凑热闹的妇女干脆围在季家门口,纳鞋底或用棒针织毛衣,听着西房里的动静,习惯性声讨起韩家人。


“嫁给谁不好,非要嫁给船上的人。你们说说那个韩申有什么好的,小红养儿(生孩子)都不回来。”


“公公婆婆也不行,新妇养儿,好像跟他们没关系!”


“韩正先来访亲时我就说这门亲不能结,世上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小红嫁给他儿子肯定要吃苦。”


“可能看人家是航运公司的,是城镇户口。”


“航运公司的城镇户口算什么城镇户口,只能跑船,又不安排正式工作,岸上连房子都没有。”


“跑船赚钱。”


“跑船是赚钱,不过借的钱更多。听说他家为了买船,跟信用社借了好几万!”


“他家在岸上有人,小红羊水一破,老季就去邮电局给韩申的姐姐打电话。”


“在滨江的那个?”


“嗯,韩申的姐姐姐夫工作好。”


“姐姐姐夫工作好又不是韩申工作好,再说现在都几点了,怎么不见他姐姐姐夫过来。”


“早知道会这样,那会儿真不如嫁给我娘家侄子。说了她不听,这就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女儿在屋里养儿,正是最紧张最痛苦的时候,她们居然在外面你一句我一语,说起了风凉话。


老季气得牙痒痒,可左邻右舍的又不能跟她们吵架,只能坐在门口抽闷烟。


季妈老实巴交,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干脆借口六瓶开水不一定够,回厨房继续烧水。


几个妇女说的正来劲儿,一个小孩跑过来喊道:“有汽车,大队办公室来了辆小汽车!”


大队办公室那边是大路,不是公路。


平时连摩托车都见不着,更别说汽车了。


几个妇女觉得看汽车比等着季小红生孩子有意思,不约而同站起身,挎起装毛线或鞋底的布袋,准备去看看怎么回事。


没曾想刚沿着小路走出几步,一个半大小子提着大包小包往这边走来,后面跟着一个穿制服的公安,手里好像提着一个大塑料桶。


小朋友眼睛好,兴高采烈地说:“小汽车就是他们开来的,我看见他们下车的。”


“公安局的汽车……”


“公安局来我们这儿做什么。”


“应该是来找杨支书的,小权,赶紧去喊杨支书!”


“好的。”


大队支书就住在后面第六家,几个小孩撒腿往杨支书家跑去。


杨支书正好在家扬稻谷,听几个小孩一说,赶紧洗手跑了过来。


他跑到路口一看,赫然发现迎面而来的真是个熟面孔,不禁吓了一跳。


“徐所长,你怎么有空来我们这儿的。”


“老杨啊,你怎么也在这儿。”


“我家就住这儿。”


“是吗,这么巧啊。”


杨支书看看他手里提的塑料桶,再回头看看往季家走去的那个孩子,不解地问:“徐所长,你这是做什么。”


“送月子礼。”


走到这儿都能遇到熟人,徐三野很高兴,一边往季家走,一边微笑着解释道:“我们所民警小韩的嫂子养儿,东西太多,他一个人不好拿,我正好要去农业局办点事,就顺路把他送过来了。”


杨支书下意识看向已跑到季家门口的韩渝,将信将疑:“那个小倌是你们派出所的干警?”


“嗯,中专毕业,今年刚分到我们所里的。”


“小红是他嫂子?”


“你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


“老杨,你这个支书怎么当的,跟人家还是邻居呢,连这些基本情况都不了解。”


“这不是忙么,刚把公粮催交上去,又要收上缴,忙到连我自个儿的稻到今天都没扬。”


韩家终于来人了。


韩三现在是公安,连他们派出所的领导都来了!


老季刚才因为亲家是船上的被人家说闲话甚至笑话,别提多憋屈,现在真有股扬眉吐气之感。


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徐所长打招呼,裤兜里倒是有半盒烟,但那是最便宜的香烟,不好意思往外拿,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