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滨江警事> 第六百八十九章 统计分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九章 统计分析(1 / 2)

第691章 统计分析


8月6日,一支队溯流而上,回到砂市水域。


二支队顺流而下,再次回到调弦口闸,并应十首市防办请求组织力量继续加固荆江南岸大堤。


航务局的挖掘机司机吃过药之后好多了,可以投入战斗。


韩渝不用再亲力亲为,终于可以睡个觉。


一觉醒来已是晚上八点,走出老丈人的宿舍,外面又下起了小雨,江面上的风浪很大。


“韩书记,赶紧洗脸,我让炊事班送点饭过来。”


“现在不饿,等会儿跟大家伙一起吃夜宵。”


韩渝婉拒了余副主任的好意,推开门走进小会议室。


韩工现在不只是要观测预测气象变化,也要帮着接听电话,接收长江防总、荆州防指的最新通报。


“爸,有没有洪峰的情况?”


“有。”


这边有电话线,可以接收传真。


韩工掐灭烟头,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传真件,忧心忡忡地说:“长江防总通报,昌宜洪峰流量已达到立方米每秒,大约于后天凌晨4点左右抵达砂市。”


韩渝坐下问:“立方米每秒!”


“如果荆江水位能在两天内降下来,应该能抵御住第四次洪峰,问题是受下游洪水顶托,荆江水位居高不下。我刚跟席工通过电话,席工预计洪峰进入荆江之后,砂市、简利水位都将超过历史最高位,尤其砂市水位很可能会达到45米。”


“荆江分洪的上限水位就是45米!”


“所以安公县正在动员群众撤离,这次跟杨柳村段干堤发生险情时不一样,不是撤十来万人,而是要撤走三十几万人。杨政委下午打电话说,彭团长正率领官兵协助地方政府组织群众撤离。”


132团主力原来都打算回驻地了,结果在回驻地的半路上又被上级召回安公县继续抗洪。


官兵们苦干了近一个月都很累。


不过相比132团的官兵,安公县的群众更难,几十万人要在短短两天内背井离乡,撤离的场面简直不敢想象。


韩工不知道女婿在想什么,接着道:“如果启用分洪工程,砂市那边的荆江大堤应该能守住,但下游的十首和简利这边抗洪形势依然严峻。席工说北湖省防指已命令十首弃守河口镇,命令简利的三洲联垸扒口行洪。”


十首的河口镇就是127团正在坚守的民垸,那个民垸跟之前被淹的两个民垸像一个伸入长江的半岛,把东西走向的长江变成南北走向,东西两面都是长江,总面积约一百八十多平方公里。


弃守河口镇就相当于截弯取直,不但能蓄洪行洪,也能减轻二支队这边的荆江南岸大堤和八一大堤的压力。


三洲联垸是简利县最大的民垸,总面积近两百平方公里!


如果安公那边启用分洪工程,十首和简利同时弃守两个大民垸,会有多少老百姓家园被淹,又会有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


尽管拥有最好的机械化施工装备,最专业的抗洪抢险人员和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韩渝却觉得在天灾面前应急抢险突击队的力量是那么地渺小,面对一浪高过一浪、持续居高不下且复式叠加的洪峰,发现自己所能做的并不多。


“秦市长和江南预备役师的陶副师长来了,昨天晚上到的,他们今天慰问完二支队,就在沈市长陪同下过江去慰问132团,这会儿又在彭团长陪同下去了404师指挥所。”


韩工看了看电话记录,补充道:“他们原来打算在安公县城住一晚,明天一早过来慰问我们。可安公那边正在组织群众撤离,安公县城周围虽然有大堤,但谁也不敢保证能不能守住,县城里乱成一锅粥,刚才打电话说正在连夜往我们这边赶。”


这个时候来慰什么问……


韩渝对秦副市长和陶副师长来不来慰问不是很感兴趣,问道:“爸,许明远和马金涛那边有没有消息?”


“有,他们跟简利县召集的水上搜救船队一起,对扒口蓄洪的几个民垸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搜寻,把一些地势较矮村子的群众转移到了大堤上,但依然有三千多群众不愿意走。”


“等洪峰来了,水位会涨的,不走怎么行!”


“地方政府正在做工作,对于那些地势较高的、住在房顶上的、实在不愿意走的群众,地方政府也没特别好的办法,只能组织船只送一点救灾物资。”


韩工顿了顿,接着道:“考虑到许明远他们连续作战,体力精力消耗太大,杨政委下午让他们返回了,这会儿正在回来的路上,估计十二点前应该能‘到家’。王书记让炊事班多准备了点夜宵,住的舱室也都收拾好了。”


水上搜救连在短短半个月内,从荆州去汉武、从汉武去乡安,再从乡安去鱼嘉,又从鱼嘉去简利,转战北湖、南湖两省近千公里,确实很累。


“回来之后,让三连和127团的水上搜救分队好好休整两天。”韩渝深吸口气,想想又问道:“晓军和檬檬呢?”


“去沙家浜团巡诊了,沙家浜团虽然才来几天就有十几个伤员,还有一个干部患上了急性血吸虫病。”


“他们喝不干净的水了!”


“别担心,晓军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现在有特效药,血吸虫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韩渝终于松下口气,追问道:“冬冬呢?”


“冬冬年纪小,黄处把他的事迹报上去了,北湖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午打电话,说要给冬冬评个‘见义勇为好少年’。你姐夫觉得荣誉太多不利于冬冬成长,托王书记婉拒了北湖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好意。”


人怕出名猪怕壮。


小时候出太多风头不是什么好事。


韩工对张江昆的做法是认同的,接着道:“你姐夫觉得再让冬冬负责灌装分队不合适,跟小李营长商量了下,请一个排长接替冬冬,让冬冬去供水分队帮着开船给转移到大堤上的群众送水,让冬冬好好感受下人间疾苦。”


给冬冬评三等功都有点过。


上级之所以给冬冬记三等功,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到冬冬的年龄,想树立一个预备役小战士的典型。


韩渝一样觉得不能拔苗助长,沉吟道:“今天都六号了,九月一号就开学,高中很重要,冬冬不能总跟着我们抗洪,等秦市长来慰问完,就让他跟秦市长回去,回头给我姐打个电话,让我姐借点高一的书,让冬冬好好预习预习。”


“冬冬可能回不去。”


“怎么回不去?”


韩工苦笑道:“葛局请上级给东海警备区发过函,普东新区武装部和普东新区的维坊街道给你姐送过喜报,送立功喜报时也请了洋泾中学的校领导。


校长发现有冬冬这个正在抗洪的即将入学的新生,认为冬冬是学校的骄傲,托长航公安局捎来好多高一的教科书,让冬冬利用业余时间预习,希望冬冬抗完洪之后再回学校上课。”


韩渝哭笑不得地问:“有必要搞这么夸张吗?”


“有必要。”韩工发自肺腑地佩服葛局,感叹地说:“如果不通知东海方面,人家就不会去慰问,伱姐就不会有好几万慰问金。”


“好几万!”


“街道奖励了两万,你姐夫和冬冬一人一万。东海长航医院奖励了一万,你姐夫和冬冬一人五千。”


韩工看着女婿惊愕的样子,解释道:“东海有钱,东海的拥军工作做的又好。哪怕是没立过功的义务兵,在部队干一年地方政府都补贴一万多,立过功的更要奖励!”


韩渝是真羡慕,禁不住问:“人家把我姐夫和冬冬当东海人了?”


“什么叫当东海人,本来就是。”


“我姐夫不是没调过去吗?”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