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国相> 第1240章 理财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0章 理财会议(1 / 2)

东江米巷,户部衙门。


受到吴山的邀请,吏部尚书郭朴、礼部尚书严讷、刑部尚书张永明、工部尚书雷礼、左都御史藩恩等高级官员纷纷到场。


虽然这九位部堂官统称为六部九卿,但他们往往都不以六部或九卿自称。


吏部尚书掌握百官的升迁大权,更有甚者能跟首辅叫板,故而通常以吏部尚书自居;礼部尚书由于词臣出身,往往离入阁只有一步之遥,故而亦不屑顶着六部的名头;像工部尚书、刑部尚书这类才会自称六部。


都察院左都御史虽然不归六部,但地位却在大理寺卿和通政使之上,故而对外自称七卿,只有大理寺卿和通政使才会热脸帖冷屁股自称九卿。


这实质为大九卿,而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


不过官位从来没有固定的高低之分,往往都会结合着种种因素来看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按说,吏部尚书郭朴为尊,但户部尚书吴山的资历和声望都强于他,礼部尚书严讷背后有着徐阶的支持,故而这三位实属各有千秋。


这九位朝廷大员聚集于堂中,遵照着圣旨,共同商议理财一事。


吴山是从一品太子太师衔,又是此次会议的发起人,加上他的出身和资质,已然有足够资格坐在首座上。


由于当今圣上痴迷于玄修,更不愿受到任何滋扰,这些原本应该在朝会和皇上御前商议之事,此刻亦得在礼部堂上举行了。


只是当今圣上不靠谱,下面的臣子却仍然要规规矩矩的,一切事情都要有章法。


却见身穿一品官服的吴山让人摆上香案,将圣旨朗读一篇,然后放在高案,接着引诸位官员进行叩拜。


在这一场仪式举行完毕后,吴山让人送上茶水,这才对着众人朗声道:“本官奉皇上旨意,跟诸位一起共议理财事宜,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众人听到这话后,却是你望我、我瞧你,整个大堂却是突然安静了下来。


郭朴是吏部尚书,且深得皇上的宠幸,纵使皇上是要责怪,那亦是轮不到他的头上,故而坐在那里静静地喝着茶。


张永明初来乍道,亦是深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且他这才刚刚到场,板子亦不可能突然打到他身上,故而亦是事不关己的模样。


杨博和藩恩都是官场的老人,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端着茶盏宛如老僧入定。


其他人都没有选择冒然开口,能够混到这个位置的人都不是蠢蛋,都知道这些事情是吃力不讨好。


若是事情真那么容易解决,大明的财政亦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当下想要从哪里弄钱或动哪一方的利益,都是千难万难之事,甚至会得罪于人。


吴山看着在场的众人都不吭声,虽然早就料到是这种局面,但心里不由得黯然一叹。在场之人无一不是熟读圣贤书出身,平日更是一副忠君爱国的嘴脸,当下国家需要他们之时,全都成为了缩头乌龟。


在暗暗腹议一番后,他将目光落到礼部尚书严讷身上道:“严部堂,你素来博学多才,昔日一篇《聚财策》名动京师,此番还请畅所欲言!”


众人纷纷望向严讷,这一位既得皇上恩宠,在某种程度上又能代表了徐阶,由他率先发言确实是再合适不过。


“吴尚书谬赞了!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告之!”严讷却是谦虚地施礼,接着答非所问地道。


吴山今日便是要大家畅所欲言,当即迎着严讷的目光微微一笑地道:“但说无妨!”


郭朴等人亦是疑惑,纷纷望向了严讷,不知这个严麻子要唱哪一出。


严讷迎着众人好奇的目光,显得疑惑地询问道:“吴尚书,这不是刚刚有夏粮运到京师了吗?为何还修不起清心殿呢?”


吴山狐疑地望了严讷一眼,轻叹一声道:“九边的兵饷拖到今日,已然是迫在眉梢!第一批夏粮虽然到京,但全部都要运送宣府那边,否则边疆不宁!”


在回答这话的时候,吴山心里充满疑惑。这个事情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跟徐阶穿一条裤子的严讷不可能不知晓,却不知严讷为何突然明知故问。


只是下一秒,他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左都御史藩恩当即抱怨道:“这兵饷又要耗费几十万,当真是该省了一省了!”


“总宪大人此言大善,兵饷虽关乎北疆安宁,然今边军多有弊病,今朝廷财政不宽裕,不可虚耗也!”严讷当即附和地道。


郭朴等人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严讷和藩恩,看着二人一唱一合,深知这二个人是有备而来。


纵观当今朝堂,不论是粮税和盐税,都不可再继续加征。至于突发奇想的开银矿,早证明是不可为之事。若是坚持在收入做文章,难免会得罪于人,甚至是落得不好的名声。


此次的理财,实则还是在“节省”上下功夫。克扣宗藩禄米,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种事情不可摆到台面上。官员俸禄、水利工程开支和宫廷用度等,这些亦不适合提及。至于提议皇上削减修建道家修筑开支,却是谁都不敢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谁都没有想到,徐党面对皇上的难题,竟然是打算要在兵饷一事做文章。


“兵饷,关乎边疆稳固,你们当真想要大明生灵涂炭吗?”兵部尚书杨博提出异议道。


杨博,山西人士,嘉靖八年的进士,时年二十,可谓是年少得志。最初受任为盩啡知县,调迁到长安,后被征召担任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又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调任山东提学副使,转任督粮参政,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服丧归来被授予兵部右侍郎总督边镇军务,其后调任以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回朝出任兵部尚书其后调任蓟辽总督,回朝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师。


虽然杨博只有五十多岁,但已经是官场的老资格,比在场的很多人的资历都要深厚,特别在兵部拥有无人能比的威望。


当下徐党想要对兵饷动心思,他那张国子脸当即敛了起来,怒目望向了严讷和藩恩二人。


“杨尚书,还请稍安勿躁!”严讷自然不想跟杨博发生冲突,当即出言宽慰道。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