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晚唐浮生> 第248章 牛……银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牛……银行(2 / 2)

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就只有一石。


宋代也差不多。而且十一世纪开始北方气候转冷,十二世纪更冷,且北方山林草场破坏得更加剧烈。更坑的是,还有人为的因素,玩弄黄河,几次决口。因此,即便农业技术相对唐代有所发展,但亩产竟然没有增加多少!


《范文正公集》卷八记载:窃以中亩一石,取粟不过一斛。


《宋史·食货志》:“大约中岁亩一石。”


这个一石,是宋代北方一茬粟麦的平均亩产。高的当然有超过一石的,比如从渭源到秦州成纪,“旁河五六百里,治千顷(上田),岁得三十万斛”。这个上田亩产可以达到三石,主要在渭州、秦州沿河一片。但别忘了,还有大量亩产低于一石的下田!


宋石比唐石稍大一些,但也大不到哪去,这个粮食产量可够坑的。


金国的产量也没进步。金宣宗兴定三年:“河南军民田,总一百九十七万顷有余,见耕种者九十六万顷余,上田可收一石二斗,中田一石,下田八斗……岁得九百六十万石。”


还是亩产一石。


别说唐宋了,便是到了清代民国,北方小麦亩产平均也只有一百多斤,农业技术是有进步,但没有本质的进步,劳动强度反倒比唐代时大了,但亩产没有根本性的提高。


三茬轮作制能把亩产提高到两百多斤,相当于把普通的田变成了上田,仅此一项,就能让粮食产量暴增。


邵大帅凭此事,也可将镇内声望刷满,无人敢反。谁反,群起而诛之。


“李仆射,灵州全境推广,需要多少牛?”邵树德有些激动地问道。


“大帅,一亩地便需一头牛肥田,没有牛,其他大牲畜亦可凑合,然不知效果如何。”


符存审站在一旁,定定地看着邵树德。


灵武郡王一来便直接询问农事,直接把他忘了,但他丝毫不以为忤,反倒有些感慨。


重农,总比耽于享乐好。


他看得出来,灵武郡王是真心想让每亩产量提高,这固然有争霸天下的因素,但百姓生活不也得到提升了么?何必分得那么清呢?


灵武郡王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超天下其他将帅。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样的人,才配得天下。


“一亩便要一头牛,一万顷要一百万头牛!”邵树德愣了一下,这尼玛去哪里找这么多牛?


百姓家里肯定有不少牛,但离一百万这个数字差得太远了,更何况全面铺开后,需求量很可能不止一百万。


他知道如今草原上,牛羊的比例大概是1:4到1:5之间。有一百万头牛,意味着至少有四五百万头羊,这么多的牲畜,要多大地方来养活?


反正他知道如今的地斤泽巡检使辖区,以嵬才氏为首的诸部落大概有十余万人,一百多万头牲畜。普通牧民,家里也就几十头大小牲畜,但这种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穷鬼,给部落酋豪放牧,地位低下。严格平均下来,一个部落一个人也就分到十头多一点的牲畜。


把地斤泽辖区的牛全买光,也就二十余万头。


平夏党项大概十几万人,绝对不超过二十万,按照这个水平算,也就二百余万头牲畜的样子,牛最多三十万头。


处于自己控制下的河西党项牧民,手头最多只有十万头牛。


阴山蕃部,最多也只有三十万头牛。


横山党项,加起来也就二十万头牛,可能只有十余万,毕竟他们不全放牧,也种地的。


也就是说,自己控制的所有蕃部,把牛全部献出,一头不留,多半也就只能凑出一百万头的样子。


但不可能让他们平白交出!事实上这个成本也不该由幕府来承担,只能通过商业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一头草原肉牛,如今可以卖三到四缗钱,大概值七八斛粮食的样子。但除了军士家属外,很少有百姓可以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或粮食。


如果有个肉牛银行可以给他们贷款就好了,收获后用粮食偿还。但银行需要本金,这个本金将是至少一百万头牛,从哪里来呢?


难道,又要干回老本行……抢?


或者,拉上诸部酋豪,让他们做银行股东?通过放贷犍牛的方式,分享汉人农业增产的收益?


邵大帅让人搬来了交椅,静静地坐了下来思考。


李仁辅举着一把大伞撑在上面,一动不动。


符存审、李劭等人默默地看着沉思中的灵武郡王。


不远处的营地内,从中原过来的百姓正踮起脚尖想看看他们的新大帅长什么模样。


斜风细雨之中,仿佛有什么人在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