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晚唐浮生> 第九十二章 新人旧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新人旧人(1 / 2)

致仕之后的陈诚并没有离开长安。


正旦大朝会在即,这一天,所有在京九品以上职事官、勋贵散官、外藩使者都要参加。


他会过完正月再走。


闲来无事,他也在写书,这是圣人鼓励的。


君臣离别之际,并没有多难看。


圣人赐了很多财物,还荫封了他几个儿子,虽然他并不主张儿子们出仕做官。


书主要是有关过去四十年峥嵘岁月的。


人老了嘛,就喜欢回忆。


与圣人初次相见的场景,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模湖。


“既是幕府左官,为何还留在此处?”


“下官恩主曹大帅已薨,家又远在楚州盐城,囊中羞涩,无颜回乡。”


……


陈诚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当年的圣人,意气风发,野心勃勃,一门心思吞并友军,扩充实力。


他成功了。


因征讨李国昌父子立功,获得了第一块地盘,随后东征西讨,渐致壮大。


圣人为什么能成功?大概是心中有热忱吧。


这股热忱,即便过了四十年,依然没有消退。


四十年啊,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辈子了。


四十年间,圣人变了很多。


从一个爱兵如子、维护百姓的道德模范,变成了杀伐果断、面善心黑的开国雄主。


最初的理想,绝大部分已为时光侵蚀,遗落在了人生某个阶段的路上。


唯有那股热忱,圣人始终没有舍得丢弃,一直紧紧护在怀里,视若珍宝。


何苦呢?陈诚叹了口气。


或许这就是他不如圣人的地方。人,大概是需要信念的,不然就彻底堕入深渊,再无任何底线。


“热忱。”陈诚手握毛笔,写下两个大字。


成大事者,固要有绝世之才,却还需坚韧之志。


“终究是我俗了……”陈诚搁下笔,看着窗外澹澹的金色阳光,久久不语。


他忽然想起了宋乐。


如果他还在,会是什么态度呢?


圣人在关中击黄巢时,宋乐在绥州接收移民,开河修渠,将无定河两岸变成了金黄色的麦田。又外连银、麟诸州,确保后方安稳。


圣人置马政,宋乐多有看顾,屡屡过问。


圣人农牧并举,宋乐大力推行,四处巡查。


圣人开武学,办杂学,宋乐鼎力支持。


……


宋乐当时在想什么?


陈诚有些遗憾。他与宋乐之间,虽然没有太多的意气之争,却也不是特别亲近,一人善谋全局,一人多有急才,两人并不是一个路子的。


交不深,言亦不深,可惜,可惜了。


不过,陈诚隐隐觉得,宋乐内心深处的渴望,自身所秉持的理念,应该和他是一致的。他们追求的都是辅左贤明君主,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长治久安。


你想当萧何,我欲为张良,又有什么不同?


至于其他人,陈诚还没放在眼里。


赵光逢顶多算半个能让他入眼的,萧蘧、卢嗣业之辈,就只懂得逢迎了。


办事是一把好手,但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给君上提供有用的建议。这类人,不过是奉旨办事的“匠人”罢了,不值得他多看一眼。


不过,圣人眼下需要的就是这类人吧?


他不需要有想法、有理念的人,因为他已经定下了大方向,他现在需要的是能够执行他意志的官员甚至是继承人。


步入人生暮年的天子,就是这么自信,又这么刚愎自用。偏偏他在盛年时还积攒下了巨大的威望,他总是对的,没人敢质疑,若有,那就请他离开。


陈诚吁了一口气,其实,他对圣人让他致仕没有什么怨恨。


相反,他对如今的地位非常感激,只不过本能地想要维护邵家江山罢了。


或许,圣人并没有错吧。


从四十年前开始,他就总是对的,一路对下去,打败了所有对手。


或许,古来贤君的道路并不止一条吧。


汉代还有黄老学说,休养生息之下,国力臻至鼎盛,终于让武帝有了挥霍的本钱。


他只是有些担心。


时移世易,风气不比汉时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